于永正谈”文本细读”
于永正谈”文本细读”
一、多读
文本细读是个很好的理念,细读的前提是多读。教材必须反复读,只读一遍两遍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
初读《圆明园的毁灭》,觉得课文不怎么样,读着读着,读出味来了!这时心头一热,很激动。第二自然段写什么?原来是写圆明园的布局呀!这布局写得多巧妙啊!一个众星拱月作了形象的概括。这是鸟瞰。接下来
三、四自然段则是走进圆明园,在园内看到的景、物。先写建筑:那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这段描写角度多么巧妙:有大有小,大小相间;有仿有创,交相辉映;有中有西,中西合璧!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求新,艺术求变!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道理就在这里。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这是读书人的切身体会。教师熟读了,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谙熟一切的向导,在前边引领着,提示着,点拔着,当然有时也作些必要的解说。书忌耳传,文贵自得。这是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自己读,读明白了,才能文意兼得。
不要企图读一两遍就能进入文本,即使悟性好的人。我的窍门就是读啊思啊,思啊读啊,一遍又一遍,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豁然贯通,有了新的发现!《管子内业》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
通,鬼神将助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教材要细读,只要细读到一定程度,终会有结果的。
二、朗读
读本来包括朗读,但由于朗读很重要,所以专门说一下。朗读是进入文本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教学时老师要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又因为朗读更容易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所以我细读文本时,总
于永正谈”文本细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