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起源论的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论: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动物界的教育》《人民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饿区别,否人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史教科书》
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的饿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和恩格斯
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的区别在哪里:
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人类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人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的适应,而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文明时代包括努力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肯定了摩尔根提出的分期法。根据摩尔根的划分、原始社会包括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
古代社会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教育,这两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剥削阶级社会性质,类似的落后生产工具,手工操作的劳动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使两个社会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巴比伦、埃及、印度、希伯来、中国等东方国家,先于西方的希腊、罗马在奴隶社会诞生之后最早产生了学校。
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饿教育机构了;来培养官史和知识分子。
学校的产生一般是在奴隶社会。
京都的儒学有弘文馆、崇文馆、国子馆、太学、四门学,京都的专门学校有律学、书学、算学、医学、天文学以及音乐学校、工艺学校。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三种类型:
中国出现了官学、私学、书院三种类型。
欧洲中世纪出现两种类型的教育,即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英国于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
法国于1833年颁布《基佐法案》。
日本从1872年颁布“学制令”开始教育的普及。
班级授课制首行于16世纪的欧洲。
16世纪,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已经出现并开始在实践中采用。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
教育学第二章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