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
童皇堡壁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
O高航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3O0o74)
【摘要】《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即处于清
,但它的语音基础并非清中叶时的北京音,而是
当时的苏州方音.
【关键词】《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北曲谱;南曲谱;语音基础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是乾隆初年由朝廷组织的一批御
用文人和宫廷乐师集体修撰的用昆山腔歌唱的南北曲谱集,共
82卷,是最早一部记录有南北曲曲谱的重要音乐文献.
一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的语音基础
(~)北曲谱的发展
南北曲谱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不完善到完善
,在发展史上,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
络.
《中原音韵》是第一部北曲谱的雏形,周德清作于元代末
年.《太和正音谱》的出现使北曲谱的体制得以完备,朱权作于
明代初年.《北词广正谱》标志着北曲谱的体制与内容都臻于完
善,李玉作于清代初年.《九宫大成北词宫谱》集前代北曲谱编
撰之大成,将北曲谱的编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周祥钰等
作丁清乾隆六年.《北词简谱》是北曲谱的总结,吴梅作于现代.
五部北曲谱一脉相承,
的研究方面,只有《中原音韵》,《中原
音韵》语音基础的研究,从地域上分主要有两片:一片是北方语
音,~
语音,《中原音韵》语音基础可
能是南方语音的学者只有王守泰(1982)和周维培(1987)两位
《中原音韵》
认为《中原音韵》是为南方的北曲家而作,但并未指出语音基础
是哪一地方音.
客观来看,两位先生的观点理由都不够准确,具体有以下几
点:第一,
题,,人作三声调值高低与宁继福先
生(1986),
固有的声调,
方大多方言中已派人平,上,
才可以说入作三声,,王先生的
"就把人作上声作为阴人,入作去和人作平作为阻人"一句令人费
,
安,尽管周维培(1987)证明《中原音韵》是在江西写成,但大多数
学者认为《中原音韵》"入派三声"问题
上受到南音的影响,那也应该是其乡音的影响,而不可能是苏州
,王守泰的结论可能受到昆曲的影响.
《中原音韵》并非依南音而作,
以具体分为这样几种方音:一是大都话,王力(1985),宁继福
(1985),赵遐秋,曾庆瑞(1962),薛凤生(1996),蒋绍愚(20o5)
均持此观点;二是河洛音,李新魁(1962,1983)持此观点;三是胶
辽官话,俞敏(1987)持此观点;四是河北中南部地区语音,陆志
韦(1988),刘淑学(2oO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语音基础再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