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夏商周法律制度
1. 何谓《禹刑》、《汤刑》?
1、《禹刑》夏朝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2、《汤刑》商朝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以汤为名也是表示对开国之君汤的崇敬。
2. 何谓奴隶制五刑?奴隶制五刑
墨:又称黥刑,即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志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劓:即割掉鼻子的刑罚
髌:又称刖刑、剕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宫: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罚,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大辟:即死刑。
3. 试述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敬天保民
天命不可转移→天命转移给有“德”者→敬天落实到保民
(二)明德慎罚
“德”运用于法制便是“明德慎罚”。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
(三)礼治思想
1、“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
“亲亲”即亲其所亲,亲爱自己的亲属,核心是“孝”;
“尊尊“即尊其所尊,尊爱自己的尊长,核心是“忠”。
2、“礼”的基本内容(形式)――五礼
(1)吉礼:祭祀之礼。
(2)凶礼:丧葬之礼。
(3)宾礼:宾客之礼。
(4)军礼:军旅之礼。
(5)嘉礼:冠婚之礼。
3、“礼”与“刑”的关系
(1)作用上:礼禁于将然,刑禁于已然。
(2)地位上:礼主刑辅。
(3)适用对象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4、宗法制: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礼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4. 何谓周礼?西周初年,周公为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加强国家的统治力量,在损益周礼的基础上制定了周礼。夏商时期,礼已经带有与稳固的统治融为一体的含义,以鲜明的阶级色彩深入到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的不少领域,为周公制礼奠定了基础。周人由于天道观的淡薄,疑天而扬德,于是,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原有的习惯法为主体,对夏商两代的礼制进行补充、厘定,使礼的规范更丰富、系统,并赋予礼以道德的、法律的等种种属性,用来调节社会关系,周礼便成为西周最主要的法,周公制礼也就成为西周最早的立法。
5. 何谓《九刑》?九刑
(1)《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九刑有两种含意:
6. 何谓《吕刑》?吕刑(又称为“甫刑”)
(1)制定背景:周穆王时期,西周建国已经百年,财政空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了稳定政局,增加财源,穆王接受吕侯的建议,“作修刑辟”,对周初的各种法律法令损益祥定,制定了西周中期的一部重要刑书----《吕刑》
(2)主要内容:①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②赎刑是其核心内容;③其刑罚原则是“明德慎罚”。
(3)评价:《吕刑》反映的立法、司法及审判原则,有些在周初的记载中还不具备,说明它已在很多方面完善了周初的制度。这些原则在后来的封建法典中大都被沿用,并以此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7. 何为“礼”和“五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亲亲、尊尊原则)?
1、“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
“亲亲”即亲其所亲,亲爱自己的亲属,核心是“孝”;
法制史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