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会用顺接词说话。
3、总结全文,体会怀丙的出色,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教具准备:视频、幻灯
教学方法:讲读法直观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
(一)为什么要捞铁牛?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二)、捞铁牛有什么难度?
1、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找出相应的语句。(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2、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什么?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三)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视频: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3、指名回答。(幻灯出示)
4、讨论: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顺接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不能颠倒)
5、齐读,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四)如何捞铁牛的?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看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视频:打捞铁牛,进一步理解打捞工作。
2、自由读课文,思考:分几步做的?
3、指名反馈。(幻灯出示)
4、再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因果关系。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5、船靠什么向上浮?(板书:利用水的浮力)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只需要把铁牛拖回到岸边,而不需要也很难搬到船上来,所以是“拖”而不是“运”。)
6、齐读第五段。
(1)这样的办法指的
捞铁牛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