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速构2.ppt作文速构2
《见证》2:一类卷内容20分+表达20分+创新20分=60分
《见证1》:二类卷(上)内容18分+表达15分+创新19分=52分
【评语】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父亲的形象是沉默的,沉默到和女儿无一言、无一语的交流;但父爱又是厚重的,日历上的每一个竖道即是见证。这每一个竖道不是划在日历上,而是划在女儿的心上。这份爱,温馨而厚重。切入点小而巧,感情真挚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但是本文的结构不够严谨。既然母亲每天都在划标记,并且“前几天母亲又数日历了”,那么开头就不能说“忽然发现”,更不能问“这是啥意思”。另外,缺乏生动的描写,行文略显单调。
《见证1》:二类卷(上)内容18分+表达15分+创新19分=52分
【评语】这是一篇散文化的议论文。观点新颖而深刻:“人生可以孤独,但要不失品性;我们还要为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而拼搏啊!”为了阐述这一观点,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高洁之士、一代枭雄、先知先觉者的孤独彰显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而那些令世人不解的孤独者的行为则显得轻浮而廉价。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此并没有自说自话,而是引用史铁生的名言对一些人的轻率之举作出评价:“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的日子是必定会来的。”言简而意赅。最终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读了这篇文章,还有谁会害怕孤独呢?开头的语言,散文诗一般优美而耐人寻味,亦是本文的亮点。
《见证》2:一类卷内容20分+表达20分+创新20分=60分
“认识、感悟熟悉的生活”;
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
坚决把作文题放入熟悉的生活中表现。*
应试作文如何备考?
速构转化
体裁辅助(书信体日记体等)
寻找相同的内核(苏轼=老人=北京符号)
材料多角度挖掘
由一个话题引申到多个话题的发散思维训练
考场作文片断---2005全”: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项羽曾经雄姿英发,柔情万丈,而乌江边的霸王,经受了四面楚歌的困扰,就为这一张“脸”,痛别虞姬,江边自刎,遂成“鬼雄”。脸没了,身何益?对于真正的英雄,命不足惜脸足惜!
由一个材料转换生成多种话题
改写迁移片断――2005江西高考卷以“脸”为话题
“脸”,百姓的词典里,它释义为“面子”;英雄的视线中,它释义为“尊严”。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辱。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一样。
司马迁曾经饱受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一张世俗的脸已惨不忍睹。但他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的忍辱负重使自己屹立于天地之间,使自己的名字彪炳史册,流传千年。对于真正的英雄,世俗之脸不足惜而天地之脸足惜!
考场作文片断---2005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国国家地理》曾载文,中国北方的大城市,地下水最多只能再使用十到十五年,因此要实施南水北调。然而这本书上的一幅照片,却让我痛心不已。繁华的北京街头,车水马龙,一个水龙头,竟长流不止。记得《读者》也曾载文,中国草原危在旦夕。近十几年来,世界羊绒生产基地纷纷转至中国。而羊绒的来源――山羊――却扮演着草原杀手的角色。山羊不仅吃草,还吃草根,这对草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要把羊绒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难道我们还不该警惕吗?中国珠峰测量队发现,珠峰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可见全球变暖的形势已十分严峻。或许有一天,水城威尼斯将真的成为神话。难道,我们真的想迎来那一天吗?
作文速构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