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问其原因,多数还是不喜欢语文中的作文。其实分析一下学生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这样的一些方面:
1、学生读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少,缺少积累。
2、命题作文多,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3、小学生被条件所限制,生活单调枯燥,见识面窄,面对作文,真的是无话可说。
而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一 、多阅读优秀范文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心理学认为,原型启发是顺利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或改革,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鲁班发明锯子受到小草的启示,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人类发明飞机是从蜻蜓飞行中得到发明创造的灵感等等。可见,优秀范文也可以为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想象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就像一位作家不是横空出世,也同样是“饱读经书”后来才成为作家。所以,离开优秀范文,离原型,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会枯竭。
其次创造性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作为基础,头脑中的表象愈丰富,提供创造性想象的空间也就愈广阔,服装设计师、建筑师画家都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头脑中才会有形形色色的表象,创作是才会游刃有余。同样,学生的优秀习作也需要丰富的表象,优秀范文习作的生动,具体、新颖,会一直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成为最有生命力,最能激发创造性想象的优质表象,学生创作优秀习作就有了活水源头,想象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反之,要是没有优秀范文习作的积累和优质表象,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成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再次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只是说说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实优秀的习作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旦能熟练掌握运用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写作技能。如:饱览了石林的奇妙景色,当我们踏上归途时,由衷地感叹道:“石林啊,大自然的杰作,你就像镶钳在祖国锦锈山河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积累多了自然就懂得了,运用起来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当然,写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只要按教师定向指导,学生练习,反馈强化等步骤有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已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切不可操之过急。
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优秀范文片段描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应该注意对优秀习作的积累和消化。
怎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优秀习作范例: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涉猎的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从教科书中积累好词好句,还可以从生活中去积累如,作文选、报纸杂志、电视都有许多值得吸收积累的好词好句。
为了及时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消化,可以让学生把优美的句子,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已的读书手册手中,并在
第9课: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