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进入实修实证的方法作者:如来清净禅
从古到今,古大德们为了我们众生开悟见性,指点了很多方法。包括念佛、坐禅修定、观想、观心、诵咒、打手印、观上师等等这些方便方法。可是就因为我等众生愚昧,不能一心一意的保持修行,修到中途全部半途而废。有人因为有了境界出现,而没人帮助他解释从而出现了我慢使道心退转,有人因为修到中途耐不住寂寞而道心退转,有些人刚刚开始满精进,因理论跟不上实践产生意识思维误会经义而道心退转等等因素最后白修一场,人身难得就这样白白的浪费生命又一次的去轮回,真是苦不堪言。
末学才疏学浅说说自己在这十三年里修行以后的感想,希愿可以帮助佛友同修。当抛砖引玉之效用,错误之处请大德高僧、善知识批评指正,末学先感谢大家了。
先说因缘果报,因缘果报是宇宙万法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基本上分二义去解释:第一义世间法的因缘果报就比如“种善因得善果”成就人天福报。这好比福德,就如“道德清净经”里说的“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可福德不能因为有所种因而萌芽智慧的种子。第二义出世间法的因缘果报他代表着种下功德的因随着世间法的缘成熟而成就功德。此功德老百姓说阴德。也就是“道德清净经”里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而此功德聚合到一定成果就是佛家说的功德林,功德林可以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种子,使自己的智慧种子迅速萌芽。
福德以布施成就福报,功德以无相布施成就智慧种子的萌芽。
当自己在布施当中达三无布施就是无相布施,一无所现布施的物,二无所现布施的对象,三无所现被布施的对象。漏了任何一环节全部变成布施而非无相布施。这点对以后我们修行开悟有决定性的关系。简单的打个比喻:今天布施出某个物象,而自己过了这当下还想着自己所布施的过程,那就一念之差非是功德。
达摩祖师说过:吾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他这句就已经说明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而当下又时时在变化又无一个实性的当下可得,因此,当下心不可得。明白了以上道理就完全可以进入大乘顿宗修行。
净土念佛往生应该明白念佛三昧。三昧是正定的意思由念佛得到正定就是念佛三昧所以念佛是心念。达摩祖师说:“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到彼哉。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也。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了如是义。名之为念。故知念在于心。非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向外求佛。徒尔虚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外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念佛。皆非外说。只推内心。”密宗靠上师相印的加持力得成灌顶达心密一如。禅宗以“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心念不起方为坐,自性不动谓之禅”的禅定来保持如如不动的真心使性相一如。
从以上的道理上我们明白一个关键:就是不可以在任何一个现象里起第二念,只要我们有一个使自己在任何现象里不起第二念又可以使自己在以后往生圆满报身的方法出现,那就可以真实的去入修了。而这方法不管您是否有没皈依,只要真心去入修,一样可以得证佛性。因为众生之性即是佛性,不是外在所谓皈依哪座庙、哪座寺、哪个法师、哪个大德就可以打开自己的佛性,佛无分别心。
现在公布本人跟着上师修行的方法:先“灭度后
进入实修实证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