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塞上曲》 周朴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一阵阵狂风吹来漫天沙尘,行人放眼远望也看不到有居住的人家。
九曲黄河都被冰冻覆盖,时至三春,长城一带还看不到开放的春花
“紫塞”即长城也。秦始皇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朝鲜,其长万里,土色皆紫,故称“紫塞”。注解虽简约,也说明问题。我曾考证“紫塞”的出典,只知长城之下土尽紫。一说长城之下有紫色花。我国各地土色不同,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等。
长达万里的长城下,土尽紫。为什么呢?筑长城的老百姓有生还的吗?一批批全都死在城下了。“尸骨相支拄”,不全都烂在城下了?老百姓血肉之躯掺和了泥土,恰是紫色。这种泥土里花开紫色,真是血泪之花了。好大喜功的帝皇奴役人民,创建了人间文明的奇迹。
,那么相像一下诗歌的前两句描写的巡逻兵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能耐孤独寂寞的形象。
,杳无人烟,守关将士仍然恪尽职守。
二.“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九曲黄河都被冰冻覆盖,时至三春,长城一带还看不到开放的春花。
,高度赞扬了士兵的爱国热忱。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虚与实的角度,眼见为实景,想象为虚景;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双关等修辞手法。
诗歌尾句或尾联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表达了什么情感)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无穷。
二、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金太阳卷 诗歌方案策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