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某3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热力系统设计.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热力系统简介 1
本设计热力系统简介 1
第2章基本热力系统确定 3
锅炉选型 3
汽轮机型号确定 4
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原始资料以及数据选取 6
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 7
第3章主蒸汽系统确定 15
主蒸汽系统的选择 15
主蒸汽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7
本设计主蒸汽系统选择 17
第4章给水系统确定 19
给水系统概述 19
给水泵的选型 19
本设计选型 22
第5章凝结系统确定 23
凝结系统概述 23
凝结水系统组成 23
凝汽器结构与系统 23
抽汽设备确定 26
凝结水泵确定 26
28
回热加热器型式 28
本设计回热加热系统确定 33
35
旁路系统的型式及作用 35
本设计采用的旁路系统 38
39
工质损失简介 39
补充水引入系统 39
本设计补充水系统确定 40
41
轴封系统简介 41
本设计轴封系统的确定 41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外文翻译原文 44
外文翻译译文 49
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进度表
第1章绪论

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就是以规定的符号表明工质在完成某种热力循环时所必须流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的系统图。原则性热力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只表示工质流过时状态参数发生变化的各种必须的热力设备,同类型同参数的设备再图上只表示1个;
(2)仅表明设备之间的主要联系,备用设备、管路和附属机构都不画出;
(3)除额定工况时所必须的附件(如定压运行除氧器进气管上的调节阀)外,一般附件均不表示。
原则性热力系统主要由下列各局部热力系统组成: 锅炉、汽轮机、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和凝汽设备的链接系统,给水回热系统,除氧器系统,补充水系统,辅助设备系统及“废热”回收系统。凝汽式发电厂内若有多种单元机组,其原则性热力系统即为多个单元的组合。对于热电厂,无论是同种类型的供热机组还是不同类型的供热机组,全厂的对外供热的管道和设备是连在一起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较为复杂。
原则性热力系统实质上表明了工质的能量转换及热能利用的过程,反映了发电厂热功能量转换过程的技术完善程度和热经济性。拟定合理的原则性热力系统,是电厂设计和电厂节能工作的重要环节。

某电力发电厂一期工程包括二套30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及配套的辅机、附件。其中锅炉为国外引进的1025t/h“W”火焰煤粉炉;汽轮机为国产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300MW凝式汽轮机。机组采用一炉一机的单元制配置。
根据汽轮机制造厂推荐的机组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考虑与锅炉和全厂其它系统的配置要求,设计拟定了全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该系统共有八级不调节抽汽。其中第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三台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抽分别供四台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 。
八级回热加热器(除除氧器外)均装设了疏水拎却器。以充分利用本级疏水热量来加热本级主凝结水。三级高压加热器均安装了内置式蒸汽冷却器,将三台高压加热器上端差分别减小为- ℃、0℃、0℃。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热经济性。
汽轮机的主凝结水由凝结水泵送出,依次流过轴封加热器、4台低压加热器,进入除氧器。然后由汽动给水泵升压,经三级高压加热器加热,℃,进入锅炉。
三台高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除氧器;四台低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凝汽器。凝汽器为单轴双缸排汽反动凝汽。
汽轮机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在热、单轴双缸双排汽反动凝汽式汽轮机。高中压缸为双层合缸反流结构,即由高中压外缸、高压内缸和中压内缸组成。低压缸则是3层缸结构,由钢板焊接、对称分流布置。本机组有8级非调整抽汽,在第1~3级抽汽供3台高压加热器,第4级抽汽供除氧器、锅炉给水泵小汽轮机及辅助蒸汽用汽,第5~8级抽汽供4台低压加热器用汽。此外,中压联合汽门阀杆漏气接入第3级抽汽管道上,锅炉连续排污扩容器的扩容蒸汽和高压轴封漏气接入除氧器。除氧器为滑压运行,~。
高低压加热器均设有内置式疏水冷却器,且高压加热器还没有内置式蒸汽冷器。加热器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最后流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系统设置有轴封加热器SG和除盐设备DE。凝结水精处理装置采用低压系统,凝结水经凝结水泵CP、除盐设备DE和凝升

毕业设计(论文)-某3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热力系统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463894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