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2011-2015年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基础现状 1
二、指导思想 4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思路与措施 6
(一)建设思路 6
1、把握学校中心工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服务 6
2、站在学校高度,全方位考虑 6
3、认真调研,使信息化建设充分反映师生员工的信息化需求 6
4、加强信息化推广培训,营造信息化氛围 7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措施 7
1、建设面向角色的信息服务中心 7
2、建设全校范围的共享资源平台 8
3、建设与完善基础设施 9
4、完善信息化应用和建设环境 9
五、保障体系 10
(一)人员和机构保障 10
(二)完善和规范规章制度 10
(三)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10
(四)积极争取项目经费投入 10
随着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以及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将逐步凸现,对台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我校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争取成为高校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海峡两岸教育合作的典范。
信息化建设是衡量我校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升我校整体实力的有力武器,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造,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建设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此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制我校2011—2015年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基础现状
我校的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目前进行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期、二期等项目,经过前期各类业务数据与建设经验的积累,在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之上,通过不断完善校园信息化标准,加强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水平,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我校早在1998年就通过专线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互联互通。经过十多年来的建设,校园网已基本覆盖了思明和集美校区的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生活等场所,实现了两个校区的高速光纤互联,目前学院共有3个校园网出口分别为教育网专线1000M,中国电信专线出口200M,中国移动专线出口100M, 形成多出口的高速互联网络。2007年校园网络主干进行投建改造,采用单核心交换、千兆到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技术标准。,,,校园网信息点数超过20000个。
(二)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展开
2008年,我校开始大力进行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经过这两年的飞速建设,按照“松散耦合”结构方案,已建成1个统一信息门户、1个公共平台和多个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电子校务,即可以进行网上管理、网上办公、网上科研、网上服务、网上教学,实现了我校资源的有序管理与高效利用,更好地服务了广大师生。并且,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积累了许多校内的重要数据,提高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网络基础应用方面提供了包括电子邮件、域名解析、网络杀毒、补丁更新、网站托管、上网认证等一系列基础网络服务。
在部门级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OA、房产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应用系统。
在应用平台方面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信息门户、共享数据库平台、集控平台等基础应用服务。通过应用集成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将学校现有的多个业务系统与基础架构整合到一起,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三)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与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从接入层就对用户进行安全审计,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进入校园网。配备了硬件防火墙,保护数据中心的安全。通过网络安全管理预警、网络流量实时分析、出口日志采集、上网认证用户访问日志审计等系统的建设,保障校园网络安全、可靠的运行。
总体而言,学校的网络基础平台已具相当规模,数字化资源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应用逐渐深入人心,为数字校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高校信息化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建设过程,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虽然经历了2008、2009年的高速建设期,但是综合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大量的建设和完善过程。具体表现为:
1、信息建设类别不够完善
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评价标准划分为:“学术信息化(包括教学和科研)、管理信息化和校园文化生活信息化三个类别”。而我校前期信息化建设侧重于“管理”类,国外高校在三个方面都比较均衡和全面。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均衡发展这三个方面。
2、信息化应用不够广
厦门理工学院2010-2015年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