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索
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理论教育联系实际、深入实践不够,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常常显得苍白无力,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巩固和深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创新,理论结合实际远远不够。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深入实际,与时俱进,通过实践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正确解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新的教学模式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基本观点,主张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学习,在分析和解答疑问中勇于发现和创新。
新的教学模式应当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和思考中国近现代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从问题和任务出发,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申请、自主协同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以口头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静态地、单向地传授既定的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教”与“学”之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目标的实现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实践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特性。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建构知识体系。
针对部分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思想,新的教学模式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充分了解国情、世情,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交流以及写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绝对话语权使得“满堂灌”成为学校永远不变的教学风景。“教师放弃传统的权威,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同时也意味着角色的重新定位。”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将话语权交还给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变传统的设计者和控制者为引导者、研究者、合作者和评价参与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课题及相应的要求;指导学生组织实践团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指导实践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评价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形成教学过程中的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索.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