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九歌·河伯》主旨探索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屈原的心路历程,屈赋的内容和表现特征,以及相关历史与民俗知识,分析《九歌·河伯》篇的内涵主旨。认为《河伯》不是主祀天河及楚地水神,而是以主祀黄河河神为题,假借一次九河的神游之旅,象征表现出深深的故国之思最终战胜“远逝以自疏”的去国之念的矛盾心态,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的情怀。
关键词:屈原九歌河伯祀主象征意象
关于《九歌·河伯》,人们一直聚讼纷纭。讨论的集点在《河伯》的祀主是谁?屈原为什么要祀河伯?本文拟从这一思路出发,立足文本内容和《九歌》写作目的、表现方式,深入探索《九歌·河伯》篇的主旨。
一.《河伯》的祀主是黄河河神
为节省论述的笔墨,关于《河伯》的祀主,我们将对前人的论述来一个择善而从。“关于《河伯》的祀主,主要有黄河之神、九河之神、天河之神、江夏之神、楚人水神、江湘之神、湖湘九河之神、楚国大波之神八种观点。”1这八种观点其实可分两大类型,一是祭河派,一是非祭河派。
祭河派认为,《河伯》诗中明确提出的“九河”是黄河下游九条干、支流的总名,是黄河的代称。最早为楚辞作注的王逸不仅列出“九河”的具体名称,也明确指出“崑崙山,河源所从出。”2这与黄河的地理特征吻合。其后的洪兴祖、朱熹等人,进一步明确河伯
“大率谓黄河之神耳。”后代楚辞学者也多持此观点。但这一看法却让人们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即《九歌》所祭的地祇,都是楚地的山川之神,如湘君、湘夫人、山鬼等,而河伯却是北方地祇,楚人不应该为楚境以外的黄河设祭。因此,非祭河派应运而生。非祭河派或认为,“九河”乃“鬼神之河”,即“天河”3。或认为“河伯”是江夏之神、楚人水神、江湘之神、湖湘九河之神、楚国大波之神等等。但是,他们提供的依据往往牵强附会,而且明显脱离《河伯》篇实际。因此,“我们认为《河伯》所祀神灵乃是黄河之神,将‘河伯’释为九河之神、天河之神都是欠妥当的,将‘河伯’视为楚邦水神更是有削足适履之嫌。”4
河伯是黄河河神。但一般认为,周人礼制中“祭不越望”是一条重要的祭祀原则,那么,楚人为什么会“越望”祀河呢?前人对此费力颇多。
1、楚人为战而僭越祀河
有人认为,楚人祀河的原因出于涉河战争的需要。“楚军为祈求神明佑护、战敌取胜,在至河或涉河时祭祀河神, 当为必然”5。但仔细研读《九歌》,其中除《国殇》一篇,还有《东君》中“举长矢兮射天狼”一句,多少与战争相关,其余更多的是儿女情长。而《河伯》中则既看不到丝毫战争的影子,也看不到点滴祈神佑胜的痕迹,祈战说可谓空穴来风。
2、祀河是因为楚境已抵黄河流域
战国后期,特别是在楚惠王灭陈,楚威王灭越、灭鲁后,楚国的疆域实际上已经抵达黄河流域,故而祭河也应是楚国之“分”,不存在“越望”。如清代胡文英、现代的郭沫若、游国恩、汤炳正等,都持这种观点。“可是联系到实际生活来看,黄河究竟在楚国的边缘,特别是长江以南沅、湘流域的楚国人民,黄河对他们更不发生直接影响。”6
3、楚人淫祀导致祀河
“楚人信巫鬼,好淫祀”(《汉书·地理志》),“他们之祀黄河,正是当地流行的‘淫祀’之风的具体体现”7。所谓淫祀,即“非其所祭而祭之”(《礼记·曲礼下》)。有道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名山大川那么多,为什么独选黄河入祀?而且从水之浩荡而言,楚国本地的江,是
有关《九歌·河伯》主旨探索.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