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当前是农民情绪较好的时期
以税费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启动实施城乡统筹方略,“三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出现新的拐点。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家庭联产承包、明确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是导致拐点出现的重要原因,那么全面免征农业税、推动城乡统筹,则是导致又一个新拐点出现的深层原因。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报告中庄严宣告: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缴税的历史。取消农业税,对迈步在小康进程中的广大农民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喜事,可谓“千年等一回”。城乡统筹方略的实施,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三农”工作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当前,“三农”工作出现重大转机,江苏是一个缩影。2009年全省“三农”工作呈现五个亮点:一是粮食丰产丰收,总产609亿斤,比上年增亿斤。2009、2009、2009年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累计增产亿斤;二是农民增收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从2009年至今,农民增收分别达%、11%和%,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在全国各省中居第二位;三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全省上下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走“三化”发展道路,组织实施十大工程,办好农村新五件实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现代农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13市出现一批具有特色的亮点,如南京市的都市农业,无锡市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新农村建设模式,徐州市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常州市的现代畜牧业,苏州市的外向型农业,南通市的项目农业,连云港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淮安市的设施蔬菜,盐城市的沿海农业产业开发,扬州市打造“江苏寿光”,镇江市的丘陵山区开发,泰州市的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宿迁市的生态农业;五是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社会更加稳定,取消农业税,推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农资增支补贴,深受群众欢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行农村低保全覆盖等政策惠及百姓。
二、农民情绪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策好和地方创造性工作
十六大以来,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三农”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和政策框架:明确”三农”在国民经济中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两个趋向”的基础理论,确立“城乡统筹”的基本方略,强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崇高目标。新的政策框架符合民意、深得人心,政策效应迅速显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我省按照中央的部署,创造性工作,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把“三化”战略作为江苏新农村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即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通过“三化”带“三农”,将工业、城市的资金、人才更多地投向农村,将农民更多地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实行“钱进去,人出来”。把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农村新五件实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农村新五件实事,紧扣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涵盖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既包含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又包含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彰显了江苏新农村建设特色。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4-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