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肝硬化( Cirrhosis of Liver)
1
教学目标:
掌握:肝硬化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期及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理解:肝硬化的病因和治疗要点。
了解:肝硬化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合作性问题。
2
病例
患者,女,57岁。乙型肝炎病史20年,肝功能反复有异常。乏力、纳差2个月,腹胀、少尿半月。体检:,P98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肝掌(+),左颈部可见3枚蜘蛛痣,腹部明显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初步诊断什么病?为什么?怎样进行护理?
3
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
病理特征: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
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4
肝硬化( cirrhosis of Liver)
自2003年陆续发布了《肝炎防治指南》,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治水平,控制肝硬化的发生。
肝硬化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多发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密切相关。
6
病因
病毒性肝炎
酒精
化学毒物和药物
其它
我国
最常见
8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反复作用肝脏
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支架塌陷,结缔组织增生
将肝小叶重新分割,形成假小叶
再生结节形成
肝硬化
肝功能减退
门静脉高压
肝小结硬化
10
第八讲 中医养生学-饮食与养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