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认证流程.ppt


文档分类: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导论什么是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概念
文学批评的性质
文学批评的功能
一文学批评的概念
:理论?实践?
在文学批评发展史上,“文学批评”的概念十分含混。它既被用来指对具体艺术作品的实用批评,又用来指对批评理论反思的文学批评理论,即对批评规律、范畴进行探讨的文学批评学,还用来指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在内的整个文艺学。
这种含混是历史造成的。在中西文学批评史上都是如此。
在西方:
①“批评”一词在法国,经过历史的发展已成为囊括全部文学研究的代名词,取代了“诗学”或“修辞学”;
②在英文中,“批评”一词从德莱顿开始,就获得作为“正确判断的标准”的地位,并雄心勃勃地试图成为一门科学,它“兼指文学理论和诗学”;
③在德国,由于美学的发达,以及强调客观的文学史编撰观念的确立,批评被缩狭为“每日发表的书评”,并由于其主观性而遭遇人们的轻蔑。
因为“批评”概念在不同国家因实际情况形成的极大差异,故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韦勒克采用了广义的批评概念:
“‘批评’这一术语我将广泛地用来解释以下几个方面:它指的不仅是对个别作品和作者的评价,‘明断的’批评,实用批评,文学趣味的征象,而且主要是指迄今为止有关文学的原理和理论,文学的本质、创作、功能、影响,文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关系,文学的种类、手段、技巧,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这些方面的思想。”
只有采用这样的概念,才有足够的涵盖能力以描述和评价欧美200多年(1750-1950年)的文学批评。
在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同样不那么清晰。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应称之为“文学评论”。
中文的“论”与西方的“批评”存有差异之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因此“论”偏重于理论方面。
相比之下,中文的“评”字与西方针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实用批评更为相似,“评”通“平”,它较早用于对人物的品评。
最早将“评论”合在一起,可见于《世说新语·德行》篇的注释:“评论时事,臧否人物”。
作为对文章进行评论,可见: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
《颜氏家训》:“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然后出手。”
它们已经基本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但偏重指批评理论和文学理论
“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论”、“诗文评”、“中国的文学理论”等概念,在中国很多学者那里,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往往通而用之。也正因如此,汉语学术界对“批评”概念的界定,也同样是递增的,综合的,但含义并不明确。
面对历史所造成的这种现实,当代学者在对文学批评进行概念界定时,最常见到的方式就是对其进行广义和狭义的把握,也即通过不断递增、扩充的方式来增殖文学批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文学批评词条: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所作的理智思考。作为术语,它适用于任何有关文学的论述。更严格地说,这一术语仅适用于‘实用评论’,即解释作品的意义和评价作品的质量。这种狭义的文学评论,不但能与美学(关于艺术价值的哲学)区分开,而且可以与文学研究者所关心的其他问题,如传记问题、目录学、历史知识等问题区分开。”
事实上,这种方法本身,也仍然无法避免概念的含混。以递减法来明确文艺学各分支的任务、范围、特点,从而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进行有效区分,以便从实质上来区分文学批评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清晰把握文学批评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认证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2 MB
  • 时间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