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解析之二十二之 履卦第十.doc易经解析之二十二之履卦第十
【易经原文~履卦原文】
~~履天泽履乾上兑下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诉诉)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履卦卦象解析】
“”是《易经》六十四卦第十卦履卦的卦画、符号,而“履”是这一卦的名称。
履卦上卦即外卦为乾卦?,下卦即内卦为兑卦?,乾象征天也称乾为天卦,兑卦象征泽也称兑泽卦,所以履卦也称天泽履卦。
履卦所讲的,是人的行为要合礼。卦象是天在上面表君、泽在下面表民,君上民下,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各居其位各得其所,一派礼让和合之象。
合礼的行为主要从两个方面讲。一是要讲究等级与秩序,承认差别;一是要注意一个“和”字,讲究和谐,以和为贵。这两个方面看似对立,有等级往往就会有矛盾,实则统一,以“礼”为范就可以使情感与理性得到合理调适,从而能够使人们在尊重差别的基础上保持一个适度的心理上的平衡,进而达到一个总体上和谐的目的。
这正如孔老夫子所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
【履卦卦辞解析】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由来已久、礼仪文明源远流长,它与中华文明与生俱来,到了周代而日臻完备,并先后形成了以“三礼”即《周礼》、《礼记》和《仪礼》为代表的文化经典。这一系列的经典,是人类社会行为规范、文明、文化的总结、归纳与提高,尽管后世有人把它视之为封建礼教而对之嗤之以鼻甚至深恶痛绝,但我们实在是也应该看到其中所富含的人文哲学精神的精华。“三礼”几乎规定或者说描述了整个人类社会从官秩到辈份、从婚丧嫁娶到行猎祭祀等方方面面的行为规范,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活动。从三军仪仗队的迎宾,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宴,无不深深铭刻着礼仪文化的烙印。走亲访友的时候,宴席一开,必定是主人先敬酒,而如果客人先提议敬杯酒,那就暄宾夺主了,大家就会有轻蔑主人或者赚主人不够热情之嫌。
过去皇城九尺、王城七尺,其实也是礼文化的应用之一。皇城九尺,不仅仅规定皇帝所居之城城墙高九尺,皇家军队里的攻城的军械云梯也同样长九尺。同样,王城七尺,不仅仅规定王所居之城城墙高七尺,王家军队里的攻城的军械云梯也同样只能长七尺。这既是制度、标准,同时又是礼数。各诸侯王遵守了这一关键的严格的礼数,就会得到皇帝的信任,日常行为即使有点不妥之处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而如果不遵守这一基本的礼数,擅自加高自己的城墙、加长自己军队里的攻城云梯,那就有簪越之赚,就必然会招来灾难。
从上述两个例子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体会,礼仪文明与文化所倡导的,不仅仅是反对者所看到所反对的等级,而且还有着更深刻的东西,比如秩序,而这恰恰是反对者所忽视的。
下面再回头解读一下履卦卦辞。
卦辞中“履虎尾”中的“履”不同于卦名的“履”,在这里是踩的意思。“咥”读作die2,蝶音,咬的意思。
履卦象征着行为合于礼数,在合礼的情况下,即使是踩到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也并不咬人,这自然是“亨”、亨通的了。
在上面履卦卦象解析中我们说过,履卦所讲的,是“君上民下,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各居其位各得其所,一派礼让和合之象”,讲的是等级与秩序。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最大的等级差异是皇帝与臣民的等级差异,即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与皇帝间的等级差异也是天壤之别,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在这种情况下,为臣为下者就必须时时处处遵守严格的礼数,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是也。卦辞中直接履
“虎”尾而不是其它,其实喻指不言自明。
伴君如伴虎的情况是极端的,也是少见的。但这极端的、少见的情况却是最难以处理、最危险的。在这最难以处理、最危险的情况下,只要你遵循了一定的礼仪规范,即使有时有点不妥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也不必担心什么。
【履卦爻辞解析】(附林~彪的毁灭)
初九:素履往,无咎。
“
易经解析之二十二之 履卦第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