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前湾港区海丰码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该项目拟建于青岛市前湾港南侧岸线。码头岸线长度438m,拟建1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码头年通过能力70万TEU。集装箱进出港口100%采用公路疏运。按“工可研报告”总平面布置推荐方案一(见图3),,其中外币4053万美元。本工程总工期约2年,定员240人。
项目约占海域面积55万平方米,。
码头前沿水深兼顾10万吨级以下集装箱船停靠。码头前沿设计水深-,;港池及转头水域布置在码头北侧,转头圆直径为700m,港池东侧与前湾港主航道相接。
码头岸线438m,港池及航道挖泥约440万立方米,陆域吹填440万立方米,,水域炸方约110万立方米,临时围堰长度768m,护岸784m。项目不包括港区外部疏港公路建设内容。
该项目符合《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和《青岛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中《青岛港前湾港区总体规划(修编)》。
工程海域按胶州湾功能区划应为港口区和禁养区,项目建设应确保评价海域水质满足其区划使用功能;在前湾湾口南侧附近海域原有海水养殖约5000亩,由政府补偿回收,全部征用,已补偿完毕。故本工程海域无海上养殖。本工程建设应不影响前湾北岸港口及船舶的安全生产。详见图1和图2。
本工程
图1 海域保护目标示意图
工程项目位置
图2 胶州湾海域功能区划
图3 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一)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一) 评价范围
。
现状评价海域范围为黄岛——团岛——薛家岛(A、B、C、D)4点连线以南、以西海域,重点评价工程附近至前湾湾口范围内海域。
影响评价区域同现状评价区域,计算域为胶州湾海域。
。港区燃油机械尾气排放影响作无组织排放界外监控浓度预测评价。
。
图4 现状评价范围示意图
(二)评价重点
(1)预测评价海域工程前后流场的变化;
(2)预测工程前后黄岛前湾潮通量的变化;
(3)预测施工期悬浮泥沙对海域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
、水产资源的影响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码头岸线、陆域形成及航道、港池疏浚、炸岩等施工,对前湾港的水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湾内流场、波浪、岸滩冲淤、纳潮量的变化及回填造陆、底栖生物不复存在等是永久性影响;
施工期悬浮泥沙使海水混浊,对渔业资源产生暂时的局部的影响;
营运期生活污水、洗箱污水、维修产生的含油污水(COD、BOD、SS、石油类为主要污染物)等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装卸机械燃油尾气(NOx、SO2为主要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机械、车辆工作噪声等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项目建设位置符合《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和《青岛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中《青岛港前湾港区总体规划(修编)》,项目建设后,前湾内自然环境虽有变化,但尚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
三、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项目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集结后经管道直接排海;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由污水泵打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酸碱废水、含油生产废水采用隔油和酸碱中和的方法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到港船舶机舱油污水及船舶固废的接收和处置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
优先选购新型低噪声设备,降低设备噪声源强,减轻污染,可使港区界外昼间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Ⅲ类限值要求。
港区应建立事故应急予案,配备事故处理备品物资等,以防范突发事故,减少损害。
四、评价结论要点
(一)工程分析结论
该港口建设属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项目。主要表现在:围海造陆、岸形与水深的变化,将会对前湾的纳潮量、流场、波浪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湾内污染物的输移、扩散,波浪的传播、折射、波能的辐合与辐散及海洋生物、水产资源等产生影响,以致使水质净化能力及船舶泊稳条件等生态环境发生永久性变化;同时由于项目挖泥、疏浚、吹填、回填、水下炸岩等施工作业,将对施工区附近水域造成海水浑浊的暂时影响;施工机械噪声、施工现场粉尘及施工船舶、作业人员产生的固废、废水等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影响。
项目运营期主要影响表现在港区燃油机械废气污染物NOx、SO2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作业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及洗箱水、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石油类、SS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结论
海
青岛港前湾港区海丰码头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