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自治县
蔬菜规模化标准园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简介
镇宁自治县优质蔬菜产业化项目由县农业局实施,项目实施地点:六马乡(乐号、江纳、板乐、打罕、八大、烂田、炳坝、许埋、板腰、纳坡、板干、板阳、弄袍13个村);良田乡(乐运、板袍、顶坛、坝草、板东5个村);项目区总户数3916户,总人口19344人,劳动力11606人;现有适宜蔬菜种植面积2100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66元。项目实施规模为10000亩,其中:六马乡6000亩,良田乡4000亩,共申请项目财政资金1000万元。
1、项目名称:镇宁自治县2011年万亩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建设。
2、建设性质:改扩建。
3、建设地点:六马乡、良田乡
4、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反季节蔬菜规模化标准园示范基地1万亩。
5、投资及效益:1万亩蔬菜规模化标准园示范基地预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推动我县南片区的蔬菜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我县南片区气候优势,建设万亩反季节早熟优质蔬菜规模化标准园示范基地。
6、项目组织实施单位:镇宁自治县县农业局。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1 、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无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我县具有30多年种植蔬菜的历史,主要以种植茄果类、白菜类、瓜豆类、早糯玉米为主导产业。农民对发展蔬菜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经济意识较强,种植积极性高。蔬菜种植已达到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生产模式。发展蔬菜种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气候条件适宜,经济价值高,农民增收效益明显,是发展蔬菜的一些个优势区域,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生产进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通过蔬菜项目的开发,加快项目区蔬菜种植的规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蔬菜种植,提高种植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群众得到实惠,有效拉动地方交通运输、劳动力就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项目区农户种植蔬菜投入困难的问题,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加大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产业带的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南北盘江流域低海拔富热区,特别是我县南片区的蔬菜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与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可有效带动我县目前6万亩蔬菜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达到蔬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带动南北盘江流域低海拔富热区及我县各乡镇开展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因此,在该项目区进行蔬菜产业化开发示范项目建设,群众容易接受,利于增加广大贫困农民的经济收入,利于加快项目区蔬菜种植的规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蔬菜种植,提高种植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群众得到实惠,有效拉动地方交通运输、劳动力就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项目区农户种植蔬菜投入困难的问题,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加大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产业带的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贵州省蔬菜产业排在种植业的第二位,是贵州的优势产业,具有独特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特别是结合贵州气候条件生产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贵州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中已把包含镇宁自治县在内的贵州中部列为夏秋反季节蔬菜、秋冬反季节早熟蔬菜生产基地最适宜区,镇宁自治县水源、土壤、空气无污染,交通便利,特别是南片区低热河谷地带几乎全年无霜、无工业污染的条件是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蔬菜产业化项目的选择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新规划和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
3、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
蔬菜产业化项目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指导。通过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农民可以学到新的科学种菜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支掌握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农村科技队伍。可充分利用镇宁县交通便利的优势,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蔬菜种植,提高种植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群众得到实惠,有效拉动地方交通运输、劳动力就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项目区农户种植蔬菜投入困难的问题,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加大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产业带的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可解决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及我县无公害蔬菜供应不足的状况,为农民脱贫致富和财税增收的同时,还可带动包装、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项目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可行性:
镇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化项目建设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区位优势条件,交通便利,低海拔气温条件。项目区无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我县具有30多年种植蔬菜的历史,主要以种植茄果类、白菜
镇宁自治县蔬菜规模化标准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