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三五”规划
一、总结“十二五”成绩,全面分析质监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回顾“十二五”,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1、全面推进“质量兴县”,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时期,我局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省质监局提出的“质监仪器”的工作定位,即全力打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的“质监监控仪”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技术推进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XX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是扶优扶强成果显著。X家企业获得国家免检产品,X个产品获得省品牌,X个产品获得市名牌,X家服务企业获得省服务质量奖,X家工业企业获得省质量管理奖,X家企业获得市服务质量奖,X家企业获得市质量诚信企业,X家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X家企业X个产品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X家企业通过体系认证,帮助X家企业建立了检验室。名牌产品及相关认证数在全市县、区中位居前列。二是技术推进力度强劲。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X家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至2015年底,全县采标企业X家,产品数达X个,X家企业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X家企业成为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先后制定并实施农业标准
X个,全县已建和在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X个,省级示范区X个,市级示范区X个。计量检测体系建设进展迅速,工业企业通过省级计量保证确认X家,市级计量合格确认X家,“C”标志企业X家。通过能源计量帮助X家年综合能源消费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三是打假治劣成果显著。5年共办理质量、计量、标准化、安全案件X多起,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品的质量监督,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监督检查产品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
2、重点突出“两个安全”,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抓紧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打假执法、诚信体系、应急处理相互衔接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严格实施生产许可制度,做到监管关口前移。科学制定、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落实抽查后处理措施,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以诚信立业、以质量取胜、以品牌谋发展。完善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进一步健全预警通报、应急处理和追溯处理“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食品和重点消费品整治。深入开展食品企业和小作坊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扎实抓好农资、建材、线缆仪表、特种设备、食品等产品专项整治和监管。
三是着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大力推动企业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以隐患排查整治和现场安全监察为主要手段,着力解决违章使用、违章作业等问题,坚决清除安全监管的盲区和死角。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是逐步推行分类分级监管。针对“两个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力量不足的现状,积极构建监管网络,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推行分类分级监管,提高了抽查、巡查的有效性,也确保了“十二五”期间食品、特种设备安全无事故。
3、致力强化履职基础,自身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
“十二五”期间,积极拓展检验检测项目,先后投入X多万元,陆续新上了XX等检定项目;投入资金近X万元,加大检测设备等硬件投入,极大地提升了特别是食品卫生指标和重金属检测能力,完成了质检所实验室改造,涉及XX项目和X项参数一次性通过省专家组的考核验收。2011年,通过多方筹集资金X万元,新建了X平房米的综合检测服务楼,为服务XX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
5年来,我局受到了省市县级多次表彰,先后被表彰为XX\XX\XX
(二)总结“十二五”,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兴检”的意识不强。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对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性认识不足,技术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经费的制约,特别是科技投入不足,技术装备缺乏、落后,实验室满足不了需要,检验检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指导、扶持基层局力度不够,需要多创造条件,多投入资源,提升基层局监管能力。
四是人力资源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基层质监整体队伍的文化总体程度偏低,特别是技术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瓶颈”制约,缺少技术带头人;监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一专多能”人才。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质监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三五”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