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活动宣讲提纲.doc清明节扫墓活动宣讲提纲
; 幸福不忘革命史争当祖国接班人
同学们:
清明节就要到了,清明预示宇宙中空气和太阳光更加清新明亮,标志着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春天到了,百种都可以落泥,春耕大忙季节到了。清明节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唐朝开始,就有孝敬长辈、祭祀祖先,清扫祖宗坟墓的传统习惯。尤其是对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有功将士都会深切缅怀他们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美德。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龙泉市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党团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为牺牲在龙泉的革命烈士扫墓,缅怀革命先烈,聆听革命故事,学先烈、心向党,接好班。虚心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小就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我们的家乡龙泉是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龙泉就开始传播马列主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龙泉,播下了革命火种。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就在龙泉宝溪乡溪头村打了入浙第一仗,拉开了入浙开展游击战争的帷幕。在红军挺进师党组织的帮助下,1935年5月,建立了共产党龙泉地方组织中共龙浦县委。龙泉是浙江省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一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宗孟平就在龙泉活动,特委常驻地在龙泉有7年之久。粟裕、刘英、洪家云、李重才、许信焜、杨干凡、张麒麟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足迹踏遍了龙泉的山山水水。抗日战争时期,龙泉是大后方,龙泉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1938年2月,建立了中共龙泉县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当时龙泉有浙江的延安之美誉。省级党政群机关、企事业284个单位迁驻龙泉。中共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设在龙泉住龙乡水塔村水碓坑;中共处属特委第一次代表会在水塔村叶岭头召开,这是特委首次党代会,也是解放前唯一一次党代会;处属特委1至3期干部训练班(即现在的中共丽水市委党校前身)在水塔村地伏、水碓坑举办。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龙泉党组织和人民经受了敌人多次围剿的严竣考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有4位特委书记(第一任宗孟平、第三任许信焜、第四任张麒麟和副书记杨干凡),有2位特委委员(欧阳道、周源),有6位纵队长,政委或县委书记(李重才、洪家云、方志富、刘汉南、王春华等)牺牲在龙泉或龙泉边境。龙泉前后有400多位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复兴,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安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有100多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至今还有许多未被追认的无名英雄。
上述可以看出,我们龙泉的土地是红色的土地,龙泉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龙泉是光荣的可爱的家乡。
龙泉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是丽水乃至全省建的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座烈士陵园,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投资400多万元正在进行修建,请同学们扫墓时不要乱跑,注意安全。今后这里成为漂亮的安清公园。
整座陵园由门楼、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烈士墓地、纪念碑亭、管理房、厕所等组成。
纪念馆一楼展厅用图片形式详实记述了龙泉革命的战斗历程。二楼展厅陈列了近100位烈士遗像和150件革命文物,这些都是珍贵的革命遗产和无价之宝。
烈士陵园里,有3位特委
清明节扫墓活动宣讲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