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次磨课教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次磨课教案(终)
—第16课三国鼎立
任课教师:曹金辉
学校: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中学
一、内容目标:
内容要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认知提示:理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智慧。
解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会服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
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教材学习三国鼎立的历史.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北方?(多媒体显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3、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多媒体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
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教材,通过文字收集有关官渡之战的相关信息,任何结合地图从空间了解这次战役的信息。
4、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课件显示)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
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5、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

第二次磨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8-04-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