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杜甫
五岳
中岳嵩山
西岳华山
东岳泰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山东泰安市
陕西华阴县
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山西浑源县
河南登封县
泰山风景一饱眼福
泰山风景一饱眼福
泰山部分景点
岱宗坊
壶天阁
孔子登临处
岱庙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作者简介
读书、壮游(35岁以前);
长安求职(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guǎn]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kuí]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安乱时期“三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成都时期《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歌分类:
青年时期《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老年时期《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
写作背景
这首《望岳》是公元736年,也就是杜甫二十四岁时,曾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于是在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四处漫游时所作。题中的岳指的是东岳泰山。作者在看到泰山的威武雄壮,顿时觉得‘落第’的苦闷得到缓解。更是借此泰山之巍峨,表明自己的凌云壮志。
《望岳》-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