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一、家长的困惑
“叛逆心太强了,不好交流啊,说浅了没用,说深了就该吵起来了,哎,不好管啊!”
“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问一句回答一句, 再问就烦了,回自己房间关门告知你不要进来“
“开始锁抽屉,有了秘密”
“才初二,难道就不愿和家长沟通了么?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什么事都能自己解决?”
“有时候真是琢磨不透现在的孩子……”
“我们家是女孩子,不爱学习,现在更爱美了”
……
面对以上种种困惑,也许或多或少都在学生身上出现过,家长往往会叹息、愁闷、甚至感觉无能为力,其实这些表现正是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二、原因—身心发展的必由阶段
1、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
2、青春期特点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心理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焕发时期,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
3、“初二现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青少年及其家长都应该了解这些变化,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顺利度过这一美好时光。
三、初二年级学生特点及家庭特点
(一)初二年级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青春心理的萌动,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
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3、闭锁性与社会性
孩子进入初二后,变得不爱讲话,往往把真实的思想隐蔽起来,把话埋在心理,如果家长问起学校里的事,孩子态度上显得不耐烦,或者冷冰冰的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年龄越大越明显。这一时期,一方面孩子对父母闭锁,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希望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加之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想寻找友谊,交朋友,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又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
4、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1.2初二学生心理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