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
蜀相 杜甫
赏析诗歌
解题
相:
丞相
蜀相:
蜀汉丞相
诸葛亮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问:诗人从第几联开始写诸葛亮?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联
(颈联)
歌颂诸葛亮的
丰功伟绩
三顾
天下计
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开济
诗人是否仅仅为了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请找出本诗的主旨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这使英雄不能不为他惋惜落泪。
壮志未酬含恨终身
?
据说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就是念着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人世。请问英雄与宗泽老将军,仅仅是替诸葛亮未能实现理想而叹惋吗?
不是。追思古人功绩,叹惋古人事业未竟
产生共鸣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成
古人——自己
怀古伤己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壮志未酬)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写作背景简介
主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第一、二联写了什么内容?
寻访祠堂祠堂内外景色
为何起笔先写祠堂?
追思之意景仰之情
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
炼字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蜀相—杜甫-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