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聊斋志异》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渔洋老人题
一、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
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观之)有掉臂游行之乐”
----施闰章
一年幕僚生活对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首先是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
其次,是深切地感受到即使在号称富庶的南方,人民的生活也是同样悲惨,社会矛盾也是同样尖锐的。
幕宾的身份还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封建官僚,并熟悉官府的种种黑暗内幕和政治腐败。
另外,孙蕙喜欢蓄妓养优,这又使得蒲松龄有机会同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比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妓舞女们接触,并同她们中的一些意趣相投、才情出众者,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听青霞吟诗
曼声发娇吟,人耳沁心脾。
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鹏。”
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
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
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
伤顾青霞
吟音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
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一、蒲松龄生平
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71岁补为岁贡生。五年后病逝。
30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蒲松龄创作:
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500多首,文450 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聊斋志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