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意象归纳
毛斌
暝:
斜阳(夕阳、落日)、黄昏:
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流水:流水不一去返——时光易逝,年华易老——怀古思念、爱恨愁绪延绵不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三)动物类:
猿猴:
曾在《王氏见闻》中记载:王裕养一顽猴,唤作野宾。野宾颇通人性,喊之皆应,却又顽劣异常,终被作上标记放归山林。两年后,王途经汉江之滨,野宾离开群猴来到马前。王喊之“野宾”,猿皆应答,终哀叫数声而去。于是用猿啼表示别离的哀伤和悲苦之情。
【意象示例】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连接古今,连接异地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月亮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五)器物类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云、浮萍、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
1、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2、与“漂泊”之感相对,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春风:(东风)春天的象征,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金风)秋天的象征,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关山:关隘山岭;边塞。多与思乡念人有关,表现征戍离别之情。
塞上听吹笛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金陵、建康: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西塞山怀古
唐宋诗词意象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