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系、水文特征
福州地区的地质、地貌,决定水系特征,气候和植被覆盖状况又影响水文的分布与变化。福州地区的水系、水文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征:
(一)外流区单向性格子状水系
境内河流除闽江发源于闽西大山带外,其余河流,如鳌江、龙江以及区内闽江支流梅溪、大樟溪等,多发源于闽中大山带。因受北西—南东、北北东—南南西(或北东—南西)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干流多呈自西北向东南流,支流多呈东北向西南流或西南向东北流,构成了格子状水系。
(二)具有串珠状河谷和比降变化大的河床
境内河流的河谷特点是: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呈串珠状。如闽江,竹岐以上为连续性大峡谷;竹岐、马尾之间为福州盆谷;马尾以下为闽安峡谷。大樟溪为山地性河流,沿途有嵩口、梧桐、赤锡、永泰城关和葛岭等盆谷。鳌江较短小,也有贵安、潘渡、东湖和连江城关等盆谷。由于这一河谷形态的特点,加以闽江、鳌江、龙江等均独流入海,其下游地段地势较低,故河床比降的变化相对较大。
(三)水系密度大
,盆谷平原网状水系发育,,福州建城河网密度全省最大,。
(四)地表径流丰富
境内河流水源多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降水丰富,故地表径流也很丰富,径流系数多在60%以上。闽江流域面积在全均流量却居第七位,流域面积约为闽江12倍的黄河,其多年平均流量仅及闽江的84%。
(五)流量和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
由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河川径流和水位也有较明显。梅雨性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4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河水量最多和水位最高的夏汛时期,形成第一个汛峰。8~9月间台风次数最多,出现第二个次高的汛峰。一年中最大月径流量是小月径流量的5~12倍。
(六)河水含沙量少,输沙量多
由于各河流经之地,多为不透岩层,加以植被状况较好,故河水中含沙量较少,如闽江(竹岐站);但因流量大,年输沙量仍相当可观,达715万吨。
闽江概况
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歧岛注入东海。以富屯溪为正源,全长577公里(中国国家地理的说法是541公里),流域面积60,0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流域形状呈扇形,支流与干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水量丰富,年径流量6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632万瓩。南平以下是重要的水运通道,马尾是福州的内河港。
闽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南部,干支流流经32个县市, 总流域面积60 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一半,被福建人民称做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杉岭南麓,全长541公里,流经35县市,。上游有沙溪、富屯溪和建溪3大支流。由水口镇入福州市境,在福州市境内150公里,经闽清县、闽侯县,在淮安分为南北港,北港称闽东,南港称乌龙江,两江环绕南台岛后汇合于马尾港,向东北方向流经闽安峡谷,在亭江又分南北2支,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台湾海峡。
闽江是一条既秀丽又雄浑的河流,两岸青山如黛,风景宜人,尤其福州至闽江入海处,江面宽阔,水流平
一、水系、水文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