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 旗域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优旗战略
构建大口岸战略
工业强旗战略
开放带动战略
旅游活旗战略
科技兴旗战略
城市化战略
二、 经济发展目标
2012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确保完成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分别达到20066元和10495元。
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14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约2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左右。第二产业发展势头仍然强劲,比重进一步加大,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6:23。
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约10%,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225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约11万元。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37。
至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稳定在8%,国内生产总值可达约49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40:54。
三、产业空间布局
在全旗范围内形成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经济分区,重点打造沿海甘线和甘泉铁路的中部经济隆起带。
1、北部经济区
北部经济区包括甘其毛都口岸、川井镇、巴音乌兰苏木,重点依托甘其毛都口岸发展口岸经济;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生态型草原畜牧业;适度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2、中部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包括海流图镇、石哈河镇、呼勒斯太苏木和新忽热苏木,重点依托海流图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园区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利用装备制造业;依托有机食品工业园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温更等矿区大力开采地下矿产资源。
3、山前经济区
山前经济区包括乌加河镇和德岭山镇,重点依托口岸加工园区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业;发展肉羊育肥以及高效种植业,推进第一产业由种植业为主向种养结合方向发展,实现从原料农业到高效农业的转变。
4、中部经济隆起带
以甘其毛都口岸、海流图镇城区、口岸加工园区为重点,以海甘线、海五线和西甘铁路、甘泉铁路为轴线,打造“一线三区”的中部经济隆起带,成为推动巴彦淖尔市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四、 产业发展思路
1、做优第一产业
山前以种植为主,种养结合,打造山前农畜交错带,山后以生态畜牧业为主,重在保育草原生态环境,形成南农北牧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
(2)建立标准化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家庭生态牧场,让农牧业科技化。
(3)以生态效益型草原畜牧业、高效订单种植业和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通过农业科技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深加工企业,实现从原料农业到高效农业的转变,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农民收入。
2、做稳第二产业
以大项目特别是立旗、立市的项目为支撑,全面启动打造巴彦淖尔市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口岸加工园区、新能源装备物流园区、海流图镇南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及乌加河镇和石哈河镇有机食品工业园区,进行矿区和风场建设,以工业园区、矿区和风场为依托,做强第二产业。
乌拉特中旗第二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以褐煤资源和蒙古国进口焦煤延伸加工为支撑的煤化工产业;
规划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