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醉翁亭记改过.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简介: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写作背景:
读准字音。
滁( chú ) 壑( hè ) 潺(chán )
酿(niàng) 辄( zhé ) 霏(fēi )
暝(míng) 洌( liè ) 蔌( sù )
弈( yì ) 翳( yì ) 觥(gōng )
伛(yǔ)偻( lǚ ) 琅(láng)琊( yá)
汇报预习情况——朗读
听录音,小声跟读。
.
.
一、朗读课文
1、试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朗读时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3、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汇报预习情况——翻译
1、根据课下注释小组交流翻译。
2、画出不懂的字词句进行交流。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改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528 KB
  • 时间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