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救世之光》/三四、泰国佛教见闻
(2010-09-25 20:22:33)
转载
标签:
巴利文
泰国
大城王朝
宗派
大乘佛教
杂谈
《佛法是救世之光》
三四、泰国佛教见闻
──讲于善导寺──
一略述泰国的历史
这次到泰国、高棉走了一趟,有一个月光景,见到的佛教情况,与中国多少不同,所以想提出一点跟大家谈谈。现在这世界上,有五个佛教国家,即泰国、缅甸、高棉、寮国、锡兰。所谓佛教国家,可以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老百姓,个个信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徒。佛教在这些国度里,奉为国教。其盛况,不但我们中国不如,就是我所见到的日本佛教,也还差得多。这五个佛教国家,通常称之为南传佛教,也即小乘佛教,是从印度传入南方的一派。照一般说来,大乘佛教应该更可以深入社会,与社会打成一片。而实际上,在盛行小乘的佛教国家,倒已真正做到了这一地步。这次,我在泰国时间较多,而高棉佛教也大都是泰国式的,所以单就泰国的佛教作一介绍。
谈到泰国佛教,先略说泰国的历史。泰国的西面是缅甸,东面是寮国和高棉,北面则几乎连接到我国的云南。据学者研究,泰国民族,实在是我们的弟兄族,是从中国云南移殖去的。在唐代,南诏是以云南大理为中心的一个新兴国家。南诏民族与佛教有缘,一直到后代,云南的鸡足山,仍然是佛教区域,成为佛徒朝拜的圣地。大约在宋朝,这一民族开始向南方迁徙。最初所建立的王朝,叫素可泰王朝,素可泰城,在从曼谷到云南边境之间。王朝延续到元末,就衰亡了。继之兴起的,叫大城王朝(王系换了三次)。到清乾隆年间,因缅甸大军攻入而灭亡。大城离曼谷不远,原是佛教最发达的地方,我们这次也去参观,但寺塔荒凉不堪。当时缅军攻陷大城,即大事烧杀,所有的宫殿建筑,均遭焚毁,佛教的塔寺也不能幸免,所以泰缅两族的仇恨是很深的。几年前,缅甸总理宇奴访问泰国,还特别到大城去,跪在佛前为他的祖先忏悔。最近泰国政府已着手进行修复大城塔寺的计划。
大城王朝覆亡后,泰族群龙无首,有势力的据地称雄,分成了六个国家。当时,有一位郑昭王(名信),兴兵把缅人驱出大城,并迅速统一了六国,恢复泰国的政治秩序。这位郑昭王,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泰族人,是一位土生的中国华侨。他初时在大城王朝做官,因见大城王朝的末帝,昏庸无能,大城被缅军围困了两年,不设法解围,而只是一味固守。郑昭王──信就领了五百华侨,突围而出。不久,大城就被缅军攻陷了。他招兵买马,许多华侨与泰人都响应他,发展到五千人。于是他就以华侨为主力,领导泰族向缅人进攻,把缅人逐出了泰境。此次泰族能够从缅人的奴役下恢复自由,是亏了华侨的力量。郑昭王逐出缅人以后,自己就被拥为泰王。不到十年,就统一了全国。但他只统一了三四年,就被泰人害死。郑昭王既被谋害,泰人自己另建立了作基王朝,至今已传至第九世,有一百七十五年了。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作基王朝第一代,也自称姓郑,说是郑昭王的女婿,名叫郑华,这样中国才承认他。由于大城被毁,作基王朝第一世,才把都城迁到曼谷,仿大城王朝的规模,修建塔寺王宫等等。
在作基王朝,有两代帝王对泰国政治与佛教特别有关。这两代国王,即第四世与第五世。第四世相当于中国咸丰、同治年间。国王曾经出家,后来他的哥哥(第三代)死了,没有儿子继承王位,他为了国家人民的需要,还俗作王。他因自己长期出家,对僧团里的事情了解很清楚。他觉得,泰国的出家佛徒许多生活情况,并没有严格依照佛的制度,所以他就指导僧徒另创新宗派,这就是法宗派。原来的旧派,叫大宗派。现在泰国佛教,属大宗派的很多,而实力则在法宗派手里,因法宗派是皇家所尊重的。如当今八十五岁的老僧皇,及僧伽国务院长等,都属于法宗派。这两派,同是南传的小乘佛教,只是对于佛制规律的持守,法宗派更为严格,大宗派要方便通融一些,但绝不像我们中国的方便。第五世青年登位,那时日本有明治维新,中国也有光绪帝新政。第五世王受了时代的影响,也大大的革新。他曾到过南洋、欧洲考察,对国家的辟交通,兴教育,建立文官司法等制度,以及军事的改革等等,均有良好的建树。泰国之所以能够始终维持其独立,有许多因素。佛教的普遍信仰,和王朝的被推崇,是今日泰国的两个重心,也是两股伟大的安定力量,直到现在。
二泰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创自印度释迦牟尼佛,然后开展为世界的宗教,其向外传播,则始于阿育王时代。阿育王与我国秦始皇同时,是佛教中最著名的大护法。他曾派传教师到各地传教,当时就有一派传入南方的师子国(即今锡兰)。此派所用经典,是用巴利文的。先传到锡兰,又从锡兰传入缅甸,又传入泰国等地。上面所说的五个佛教国家,都以锡兰所传的巴利三藏为根据。依照中国佛教史看,南方佛教国家,并不一定纯是小乘,如锡兰、南诏,以及古代的高棉,本来也有大乘佛教,甚至有密宗的流布。但
泰国佛教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