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素描的个性化表现
(美术学专业函授班)
摘要:初学美术首先要画好素描,觉得它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东西,一直认为既然是基础,似乎没有“个性化”可言。然而,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慢慢体会到,素描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然是作者的表现形式,那么它的表现性侧重艺术思维,是作者个性化的表现。表现性素描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意思维能力,是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建立艺术个性化的平台。
关键词:素描个性化表现表现形式
一、素描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素描造型手段始终具有双重性,其一是客观表现性即写实功能的体现,也就是再现性素描阶段,再现性素描阶段是不断临摹、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它讲究如何正确地掌握比例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明暗对比、物象的体积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确反映物象“再现性”;其二是主观表现性,也就是表现性素描阶段,它是素描写生的第二阶段,它强调的是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形轮廓、明暗关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注重的是作者个体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之中,通过素描技巧和技能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点。它们俩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现代素描的表达中,众多的表现形式,通过素描写生中的物体表现造型,光影的变化性可以把客观物象以三维空间呈现在画面中。当然,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以现实主义方式来再现客观物体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学习造型能力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艺术表现的全部。
素描不是照相,不可能一按快门,一下子完成,必须一笔一划去画,特别是铅笔每一个笔画仅仅是一条线,要画成一个形状就得画几条线才成。另外时间的充裕与否也是一个因素,所以素描的表现形式就有线描的素描,明暗调子的素描,以及线条加明暗调子的素描的分别。从素描学录性的素描的分别;当然由于研究的课题的不同,不同的素描作业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区别。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素描的个性化表现
素描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语言,同时它也是人们从事造型艺术活动的根基。近年来,素描教学领域中,出现了带有创作性质的主观个性化的素描语言,这无疑给古老而朴素的素描语言注入了活力。
表现性素描的审美性更多是讲究纯粹的形式上的审美。它在形式韵律的审美性大于它在内含主题意蕴上审美性。表现性素描的形式美的追求主要着力与研究形式美规律,如何充分运用点、线、面、黑、白、灰、弱、硬以及笔触肌理等等素描的视觉元素来表现画面,在高度的统一与规律中寻找变化,在极度的丰富与变幻中寻找次序。黑格尔说:"艺术是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具有无限性和自由性。"而构成素描不是只凭手头的素描功夫就能成就,而是取决于作者认识、把握事物的新鲜视点和独特的想象力,此外还有自然流露的作者的个性与感性体现。
由于表现性素描主张以自己本身的形式和语言, 呈现素描世界的本质,所以它更注重作品的形式美感以及画面形式的技巧性展现,用笔触、肌理了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象。而其种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都是表现性素描的技
美术学专业函授班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