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描述现象的方法
:
(1)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铁丝燃烧瓶壁水来源的探究
:实验探究
:高锰酸钾、蜡烛、铁丝、水、沙子、木条、火柴
酒精灯、药匙、试管、带导管的弹孔塞、水槽、集气瓶(2个)、烧杯、玻璃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引入
环节二:
氧气的物理性质
环节三
氧气的化学性质
木炭的
燃烧
蜡烛的
燃烧
讲述: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谈谈氧气有哪些用途?
PPt: 图片——氧气的重要用途
提问:是什么性质决定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呢?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展示:一瓶氧气
讲述:请观察氧气的色、态、味
总结:一般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视频:液态氧、固态氧
提问:结合氧气的收集方法,你能说说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图片:养鱼增氧
提问:图片中涉及了氧气哪些性质?
总结:氧气支持呼吸
展示:木炭,观察颜色、状态
演示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
描述燃烧时的现象
检验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依据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演示蜡烛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描述燃烧时的现象
检验产物——水、二氧化碳
讨论、回答
观察、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
观察
总结、回答
总结
观察、描述现象
观察、描述现象
(集气瓶内壁有水雾)
挖掘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兴趣
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
了解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顺序
结合氧气的收集方法,总结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现象的能力
从化学视角认识燃烧现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铁丝燃烧的探究
过渡:实际上,木炭、蜡烛的燃烧大家都很熟悉,只不过今天我们从化学的角度对他们进行研究,通过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了他们的燃烧产物。你见过铁丝燃烧吗?
有同学怀疑,铁丝能燃烧吗?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检验一下。
PPt展示:实验内容及要求
演示实验:
展示铁丝——请大家注意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加热时和加热后的现象。
讲述:大家都观察到了银白色的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成红热状态,但离开酒精灯的火焰又恢复原状,它燃烧了吗?
讲述:对,铁丝在空气中并没有燃烧。
讲述:这个集气瓶中盛满了氧气
演示实验2:
展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将铁丝点燃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观察产物
讲述: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PPt: 实验现象:
讲述: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而且非常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我们看到像放烟花似的,火星四射(——火星四射)
观察集气瓶底部我们发现有黑色固体生成(——生成黑色固体)
在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铁丝红热,并且有熔融物掉落,可以感受到铁丝燃烧放出了大量热(——放出大量热)
提问:现在结合实验现象,大家能不能解释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请大家讨论一下
讲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铁丝熔化,可以达到1535℃摄氏度以上,这么热的熔化物掉落下来会使集气瓶炸裂。所以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以降低熔融物的温度,防止集气瓶炸裂。
回答:
没见过
铁丝能燃烧吗?
观察现象:
银白色固体
加热时变红热,离开酒精灯火焰后恢复原状
没燃烧
观察、描述现象
铁丝燃烧,有火星,
瓶壁变热,瓶底有黑色固体
补充完善现象
思考:
降温?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补充完善、
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我在观察学生们的实验现象记录时发现了有的同学这样写——有水雾生成,铁丝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雾生成吗?
PPt: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后的集气瓶
讲述:我们来回忆一下,这是实验前后的集气瓶,可以看到实验后确实有水雾产生。
讲述:现象是推出实验结论的依据,大家能不能结合实验现象推测铁丝燃烧有几种产物,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样的呢?
讲述:我听大家在争论,黑色固体是氧化铁吗?水是铁丝燃烧产生的吗?
氧化铁是红棕色的,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铁锈
人力资源部组建框架方案PPT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