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背景介绍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战国形势简图
秦
魏
赵
咸阳
邯郸
齐
临淄
黄
河
楚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
“使”字的意义。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答案:①派遣②使者③使命④出使
⑴使者不说⑵威后曰:“不然”⑶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答案:⑴通“悦”,高兴⑵对的,是的⑶根本的;不重要的事
。
翻译:齐王派使者拜问赵太后,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年成没有灾吧?百姓也没有祸吧?齐王也没有病吧?”使者不高兴,说:“小臣奉命出使拜见威后,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的倒问在前,而尊贵的却问在后吗?”威后说“不对。如果收成不好,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国君?所以,(如果)有所问,能舍弃根本的而问不重要的事吗?”
文中的赵太后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这才引出了触龙巧说赵太后,换来救援之师的一段故事。
赵太后其人
教学目的
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纵横捭阖的论说技巧。
体悟赵太后与触龙君臣对话中的人情、人性美。
理解文言词义、句式及词语活用,掌握文中谦称、谦词。
1、下列词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臣强(qiáng )谏恃辇(niǎn)而行
B:乃自强(qiǎng)步约车百乘(chéng)
C:封之以膏腴(yú)之地未填沟壑(hè)
D:最少(shào)不肖没(méi)死以闻
C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奉厚而无劳
B、少益耆食
C、祝曰:“必勿使反。”
D、曾不能疾走
D
“奉”通“俸”
“耆”通“嗜”
“反”通“返”
古今异义
“用事”:
“丈夫”:
“徐趋”:
“疾走”:
“百乘”:
“没死”:
“至于赵元为赵”:
执政。
男子。
小步快走。
快跑
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冒着死罪。
到了……的时候。
《触龙说赵太后》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