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雷栩
备课
成员
七年级语文组全体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课题
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作者。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责任意识,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我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手段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阿克苏市第六中学集体备课初稿
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恩惠.(huì) (shì)
(qì) 揽.(lǎn)
卸.(xiè)却监督.(dū
(1)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2)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3)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4)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5)死而后己: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整体感知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①指名读第1段
②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答:(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③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答:(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
最苦与最乐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