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蒋介石治下的台湾
1945-1949-1975
蒋介石治理下的台湾
1、光复后的台湾(1945-1949)
2、南渡:1949大迁徙
3、退据之初的盘算:作为复兴基地的台湾
4、60年代的经营和建设
5、国民党的台湾化进程
1、光复后的台湾(1945-1949)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发表后,国民党政府就着手作收复台湾准备。1944年夏,组建“台湾调查委员会”专司其事。
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陈仪;大蒋3岁的留日同学、光复会员),日中于10月25日正式移交台湾主权。
台北市30万人不分男女老幼,皆盛装而出,欢呼歌舞,三天三夜不断地举行火炬大游行。
1、光复后的台湾(1945-1949
“未损一兵以卒,岂可轻言投降?!”
在台19万日本军方难以接受投降事实,整日激辩续战还是投降。总督安藤利吉主降。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
在台30万日本居民境遇一落千丈,沦为受欺对象。在路边典卖衣物、当人力车夫。
部分台人运作台湾独立运动(林茂生、辜振甫等)
1、光复后的台湾(1945-1949)
数十万台湾人挤在基隆港,目睹第70军率主力乘美舰抵达,但见军容不整,士兵多穿草鞋、背雨伞、挑着锅碗棉絮……有如乞丐。与平素习见日军威武军容相去甚远,与战胜军的想象不同。两旁民众观者如睹,啧啧称奇,以为如此部队也能打败日本人,引起误解。
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半个世纪的台湾人,不知道8年抗战已使中国民穷财尽,经济濒临崩溃。拼力血战换得“惨胜”之师,也无从理解孤悬海外长达50年没见过中国军队的台湾人此时的复杂心绪。彼此难以理解的期待、失望、委屈、抑郁、创伤……历史瞬间被定格。
其实第70军并非二流部队。出发前(10月)俱着新棉军装,准备御寒,不料抵台天气炎热,于是部队步行前进时,群将军装脱下,拎在手上或挑在肩上,赤膊流汗,赤脚穿草鞋,步伐零乱。
第62军在高雄登陆,美式装备,服装整齐,器械精良,先接收越南而后来台。
1946年,凛于军费过高,恐拖垮财政金融等诸多因素,蒋大量裁并军队。驻扎台湾的第62军、70军降编为第62师及第70师。
蒋于1946年10月21日,首次莅台视察时,面询陈仪,台湾只有两师是否足够防卫任务所需?陈仪担心过多军警会压垮台湾财政, 造成军民对立。故而曰台民守法精神高,且台岛无中共地下武力,也无内地常见之土匪,以现有军警已足够应付维持治安所需。
于是,国军第62(闽籍)、70(粤籍)两师于次年相继调离台湾,投入国共内战,岛内守备陷于空虚,未几爆发“二二八事变”,陈仪当局于变生肘腋之际,几度无法控制局面,紧急向蒋讨救兵,派21师紧急赴台,才解救了台岛危局。
接收中的乱象
接收了全岛90%的日产和70%的耕地。
浑水摸鱼、巧取豪夺、敲诈勒索、中饱私囊
秦楼楚馆、花天酒地,令台胞失望。
民心生变,始于接收,此与大陆情形相近。
二二八事件及其影响
一起“城管打人”引发的“群体事件”,处置不当导致全岛大乱。(查缉员)
带着儿女艰难度日的寡妇林江迈是小烟摊,被9名执法队员“野蛮执法”,头破血流。无人道暴行激起广泛民愤。
——台北市民请愿、示威、罢工、罢市。同日,市民聚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抗议,竟遭公署卫兵开枪射击,从此该事件由请愿转变成为对抗公署的政治性运动,并爆发自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来因贪腐失政所累积的民怨,以及台湾人和外省人之间的省籍冲突。抗争与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使原本单纯的治安事件演变为社会运动,最终导致官民间的对抗冲突与军队镇压。此事件造成许多伤亡,数字众说纷纭
台湾专题之三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