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日记”有效性”有效性习作训练初探
为了增强学生的,我们六年级语文组上学期在学生中开展了“漂流日记”写作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漂流”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漂泊不定,四处流浪。在我们六年级语文”就是三个学生共用一个日记本,每生每周在这个公共日记本上进行两次日记习作,也就是按照abcabc这样的顺序依次轮回,并在日记本的起始页设置目录,目录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日记题目、作品时间、作者名字、页码。以备教师评批、学生交流时方便快捷。并定期将日记漂流本,有序交叉在平行班进行广泛传阅。六年级3班解金增老师做的更细,每篇日记习作之后还精心设计了三个特殊的版块,“回音壁”、“心灵桥”、“反思墙”,在这里充分体现师生间真诚沟通,生与生之间心灵交互,以及学生自我改正不足与提升。
孩子就喜欢老师在教学中魔术般变幻新花样,老师们也格外地期待新策略下自己的战绩如何,漂流日记的方案一经实施,大多数同学便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是体验也好,是尝试也罢,我们发现,学生在写日记时发生了以下变化:
变化之一时不大爱写的同学开始主动动笔了,因为现在他的日记,不仅仅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检阅,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三人合作组增色添彩。所以,从日记的篇数到日记的篇幅都有了明显改观。孩子的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内容比以前丰富了,取材比以前广泛了
,表达比以前准确了……他们还为自己的漂流日记本取了心爱而个性的名字,如:“蜗牛的脚步”、“心底的秘密”、“班里的故事”、“发光的石头”、“珍藏的记忆”等等。
变化之二交流规范化
每次在习作前他们常常会几个人在一起,商讨交流下一步共同的材料该怎样选、如何写。这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就自然的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后一个同学在习作前,也会情不自禁欣赏评批前一个同学的习作,学生间习作交流逐渐规范化。
变化之三风格多样化
孩子们在漂流习作中,有的组齐心协力编童话,有的组运筹帷幄写小说,有的组胸怀远志话科幻,有的组喜怒哀乐抒情怀,还有的踌躇满志谈理想……
如:李璇等几位同学在小说《迟来的温暖》中刻画了一位特殊的女孩形象,这位女孩虽然身世显赫,但其母亲早逝,从小就没能感受过母爱,在学校里,他孤僻内向,直到有一天
一位新转生和她有了共鸣之后,她的内心世界,才拥有了阳光,拥有了温暖,拥有了快乐。她的性格,才慢慢地活泼开朗起来。这篇小说竟漂出
10000多字。
再有,吴佳钰等几位同学创作的童话里的主人公小吉米,果敢活泼、天真烂漫、走南闯北、周游列国,采风精华,回国后将自己的十八班武艺展示给家人,服务奉献给国人。这部童话《我的天方夜谭》现已漂出20000多字,至今仍在
“漂流日记”有效性习作训练初探论文:“漂流日记”有效性习作训练初探(DOC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