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 之江南情怀
名人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温柔敦厚
他在《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里说道:
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从乐的方面来说节制的。《管子·内业》篇:“……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这里说的很透彻(讲理要讲恭俭庄敬),说及礼、乐、诗之关系。这话正好做温柔敦厚之注脚。
余冠英曾经这样评价过朱自清:“他的性情笃厚、品格高洁处,相处愈久发现愈多,正如他的文章,也需要细读、多读、久读才能发现那些常言常语中的至情至理,才能发现那些矜慎中的创造性,稳健中的进步性,才能发现那些精练中的生动,平淡中的绚烂。”
朱乔森在谈到其父亲的文章时也说,朱自清自己的写作,“不矫饰,不撒谎”,为别人的集子写序跋和书评,“不溢美,不苛求”。这正是朱自清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为《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荷塘月色》《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是其代表佳作。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
;
,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郁达夫在《新大学文系·现代散文导论》中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瞒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朱自清散文的江南柔性特质
1. 频换词语、巧用叠词,使得朱自清的散文如江南烟雨般柔滑细腻;
2. 巧用修辞,层出新意,使得朱自清散文“如水”般的文风清隽秀丽,且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感情真挚;
3.“歌声”、“美人”意象之下的江南民情风俗使朱自清散文笔下的江南蒙上婉约少女的色彩。
《荷塘月色》节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