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郑愁予
制作人:
福田中学蔡梓玲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当代著名诗人。
被称为“中国当代的李商隐”
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与内地各处,因此他的诗大多以游子为抒情主人公,又被称为“浪子诗人”。
15岁开始创作新诗,他的新诗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正如他的名字源于辛弃疾《菩萨蛮》中的名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我们已能感到几分多情几分愁怨。
郑愁予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wéi]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fei】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他的诗主要有两种风格:
一是豪放、豁达、爽快的“仁侠”精神
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调。
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燕人行》等。
其中,《错误》是诗人的成名作,优美动人。
1、整体体味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故事的梗概。
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待归人的心里变化过程。
(一)“前奏”部分
1、前奏部分用了什么意象?
莲花
2、诗人为什么要用“莲花”这一意象?可否换成“玫瑰”?
(1)莲花是江南的特产,呼应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江南;
(2)写出了女子的清纯、贞洁。
玫瑰不符合江南水乡的特色,同时也破坏了诗中含蓄的味道。
3.“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倒装句。
容颜如开落的莲花。
“开落”与前面的“走过”形成押韵——音节美;
“莲花的开落”与“等在季节里”相呼应,说明等待的时间长;
比喻女子容颜的憔悴了。
,这个对比是什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短句与长句的对比。
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
长句暗示女子等待之悠悠。。
(二)第一部分
?
东风、柳絮、寂寞的城、青石街道、春帷、紧掩的窗扉
实际上是比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绵绵不尽的思绪
女子的心里一直在期盼心上人,容不下其他,既然心上人杳无音讯,那么这心就是寂寞的,她固守着这份寂寞,所以说“三月的柳絮不飞”。
4.“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城”:
“小小”是说女子心里的“容量”很小,只容下了她的他,所以“小小”写出了女子的坚贞、纯洁。
“寂寞的城”:
是封闭的,落寞的,是凄凉的,写出了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
5. “达达的马蹄声”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呢?(讨论
①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
②“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闺中的女子。
错误郑愁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