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螺仙子”的传说.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海螺仙子”的传说
在南戴河旅游区的仙螺岛上,耸立着一坐汉白玉的“海螺仙子”立体雕像,这来源于一个传奇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南戴河只是一个小鱼村,村里几十户人家,一、二百口人,大部分以打鱼为生。有一户姓单的,大号单良柱,靠下海捕鱼维持生活。其人性情耿直,乐善好施,自家生活虽然拮据,仍常用卖海货的钱接济那些穷困的弟兄。他有一独生子,小名“海娃”,大名“单刚”,从小就和父亲在海上迎风斗浪,撒网捕鱼,炼就一个强壮身体。对父亲资助贫困人家,更是全力支持,从无怨言。
那时出海,没有天气预报,全靠渔民的经验,观天象断阴晴,观浪涌看海风,估谋着上船,每天凌晨就要出海,到次日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回来。
这一天,单良柱和爱子海娃,早早上船,来到渔场,撒下网具,就着咸菜、吃着干粮,等待鱼儿入网。早晨日出那叫美!只见桔红的太阳,似火球在海平线上跳跃、升起,海面红光闪耀,染遍天空,渔船笼罩在红霞之下,似如仙境。到上午十点左右,爷俩开始收网、拿鱼。那年头,海里的鱼多得很,有带鱼、偏口鱼、鳎目鱼、黄花鱼、鲈鱼······ 。带鱼有巴掌宽,别的鱼小也有一、二斤,大的甚至十几斤。爷俩越收网越高兴,一对一口地唱起渔歌:
鱼虾入了网
渔民把歌唱
鱼虾收满仓
日子盼兴旺
······
父子俩边唱边干,足足忙活了三、四个小时,船舱里满满登登,诱人欢喜。当爷俩收到网尾,只见一个粪箕大小的一个海螺挂在网上,少说也有三、四十斤重。
爸爸说:“娃儿,这么大的海螺为父我也头次见到,少说也有上百岁了!长这么大,太不容易了,咱们放了它吧!”海娃说:“爸,这么大的海螺实在稀罕,还是带回家去,让乡里乡亲们看看新鲜吧!”爸爸同意了海娃的意见,二人费了好大力气把海螺搬上船头,便摇橹归航了。
上岸后,爷俩卖掉了鱼,用筐抬着海螺回到家里,海娃妈一看这么大的海螺抬进了家。仨人仔细观察,这海螺外壳七彩斑斓,萤光闪烁,惹人喜爱。海娃妈说:“我看,这可不是普通的海螺,咱得好好待它!娃儿,去海边弄海水,把它先养起来,别干巴死了。”海娃应诺而去,单氏夫妇二人抬出大缸盆,涮了洗、洗了涮,弄得干干净净,倒入新鲜海水,把海螺放入盆中,只见盆中海水映得五颜六色,就像开了一片奇异的花。让人心动神怡。
乡亲们听说海娃家捞来了大海螺,纷纷来看新鲜,乡亲们看到这么奇特的海螺,都说:“真神了,长这么大也见过这么神奇的海螺。”赞不绝口,观不愿归。从此,神螺上岸成了南戴河村的一件奇闻。
奇闻归奇闻,日子还得按部就班地过。单家仍然过着日出而去,日落而归的艰难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仙螺在单家转眼就呆三年。
忽有一日,单刚娘突发急病,卧床不起,高烧不退,迷迷糊糊,水米不进。这可急坏了单家父子,请来医生治不好,遍找偏方也不见效,父子俩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束手无策。
这一天,夜暗星稀,细雨濛濛,父子俩因操劳体累,都昏昏睡去。只见缸盆里的仙螺彩光频闪,随彩光升起一个婷婷玉立的闺女,此女眉清目秀、黛髮油亮,十分靓丽。只见她,轻轻走到单母床前,纤手轻抚单母脑门,从口中吐出一粒珠子,把珠子轻轻地放入单母口中,又回到螺体内。没过多时,单母烧退了,慢悠悠睁开眼睛,看看周围,呼叫:“老头子,快醒醒,给我弄点吃的去!”单父听见老伴呼唤,连忙推醒单刚,烧火做饭,喂单母进食。第二天青早,单母竟然能下地行走,体壮如

“海螺仙子”的传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