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五下午讨论课具体安排
时间:周四13:00 - 16:30
周五13:30 - 17:00
地点:新生物楼311会议室
内容:①读书报告(约2小时)
②讨论(约1小时)
下课时请每位同学提交1-3个关于实验方面的问题,并在纸上注明你的或助教的姓名。谢谢!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1 能量代谢
2 体温调节
发热(不做要求)
1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能量输入= 能量输出+ 能量贮存
食物(糖,蛋白质,脂肪)
生物氧化
H2O + CO2 + 含N废物+ 能量
热能
…+ 机械能+ 热能
化学能
食物(糖,蛋白质,脂肪)
生物氧化
H2O + CO2 + 含N废物+ 能量
热能
…+ 机械能+ 热能
化学能
热价(P205) / 氧热价(P208)
呼吸商(P205)
1 能量代谢
代谢率:单位时间内人或动物释放的全部能量。
基础代谢率:12h禁食,室温20℃,静卧(清醒) ,不进行脑力和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根据动物的耗氧量、二氧化碳产量和尿氮排泄量推算代谢物质的成分、数量或耗氧量,再计算出总产热量。
非蛋白质呼吸商(p207, 图9-6)
1 能量代谢
不同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单位体重或单位体表面积;p208, 表9-1)
影响代谢率因素:年龄、性别、肌肉活动和某些激素(如Adr或T3/T4)等(p209, 表9-2)。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p209):每一类食物在体内代谢时都引起机体额外产生一定数量的热。蛋白质为25-30%,糖和脂肪为4-6% 。
单位体重耗氧量:随动物体重增加而减少( p211, 图9-9) 。
2 体温调节
一、不同体温调节能力的动物
恒温动物(homeothermic):调节体内生理过程,维持比较恒定的体温。
变温动物(poikilothermic):冷血动物,可以通过行为调节体温。
异温动物(heterothermic):介于变温和恒温动物之间;非冬眠季节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冬眠后体温在环境温度之上约2℃…
2 体温调节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的温度,相当稳定(37℃)。(直肠、口腔、腋窝)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约32℃。
体温的正常变动(p216, 图9-15和9-16)
逆流热量交换(counter current exchange):从体核到外周的动脉与从外周到体核的静脉平行并靠近,通过热交换以减少热量损失。
逆流热量交换系统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 Physiology”)
2 体温调节
二、恒温动物的产热机制
①安静时:内脏(50%)、肌肉(20%)、脑;
②增加产热:肌肉(战栗-反射活动)、其它组织(如脂肪、肝等);
③褐色脂肪(brown fat):分布于(婴儿)颈部、肩部等处。氧化就在脂肪细胞内(含大量脂滴和线粒体);血液供给丰富;故可大量、迅速产热。
(自冯志强“生理学”)
能量与体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