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龄博士读博与发表论文的经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作者: jgshuhaihua (站内联系TA) 发布: 2013-12-08
首先,我申明一点,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文中一些观点并不适合于理工科类。其次,这篇文章比较长,有很多话说,主要是读博的苦难过程。后面附有两篇已接收论文(一篇SSCI,一篇SCI)的发表过程和感想。
我这个博读的很苦。入学时已经28岁,而且已经成家,负担特别大。最严重的是,因为录取的原因,我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一切都得重头开始。刚入师门时,老板有两个方向,都偏数学。一直以来我都是读文科的,数学实在不行。不得已,我选择了一个对数学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要求计算机编程的方向,直觉编程要简单的多。注:我们的编程指计算机仿真,其实只是应用,确实没有什么难度,不需要算法的创新,并没有贬低编程出身的同学的意思。
选定方向后,就埋头读文献,主要是综述和经典文章。这期间,我非常的苦闷,因为文献中还是充斥着数学符号和数学解析,对我一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入学半年后,老板准备申请一个自然国基,把我调过去与一个师兄一起收集文献写本子,还说不管基金中不中,以后都做这个方向。我当时心里还挺高兴,因为这个方向是用实证方法做的,是我偏好的。
在等待国基消息的同时,老板又中了一个博士点基金,偏公共管理,方法不限。同年与我进入师门的还有两个硕博连读的师妹,她们做的是供应链,而且是大四下半年就跟着师门做了。没有办法,老板把这个课题交给我一个人做。于是,我又换了个方向。
年纪大读博有个坏处,琐事特别多。博一时,老婆生孩子;博二时,母亲病重。那段时间时不时就得往家里跑,根本无心做科研。直到博二结束,我甚至没有开过一个研究课题。幸好老板通情达理,只要请假,他都准,对我基本不做要求,也不追问我的科研进度。但实在心里有愧,而且在师门感觉抬不起头来。因为同年进来的两个师妹科研都挺强,一个中了一个A类SSCI期刊,另一个虽然没有发英文,但发了基金委30种5篇。那时候想死的心都有。
到了博三,家里的事也处理的差不多了,才开始静下心来做科研。这时,我思索了很久,到底做什么。我这一块,做理论框架研究我没有这个能力,做数理模型我也不在行,做实证搜集数据所花的时间就够我喝一壶的。最终决定不能浪费前面所看的文献和所学习的MATLAB编程,还是决定用仿真方法做。定了小方向后,也确定了几篇经典的参考文献,在此基础上就开始做了。
1个月后,有了第一个想法,也得到了导师的认可。然后开始编程,搜集背景文献。2个月后,文章成型,把文章投了。目标期刊是一个SSCI和SCI双检索的管理类期刊,但是很快就被拒了,说我的模型和写作方式(我是按照实证文章的模式写的)都有很大问题。审稿意见是大修。导师一看审稿人意见,认为这种评语相当于就是拒了,而且没有修改的可能,就说把这篇想法放弃吧,换个想法做。
我当时都快哭了,舍不得就这样浪费一篇文章。暗地里,我换了仿真文章常用的写作模式,然后找了一个专门接收仿真研究的SSCI期刊(但属于社会学类)投了过去。这个期刊审稿周期也很快,2个月就回来了,意见是小修,主要是关于literature review的问题(下面我会详细介绍这篇文章从投稿到修改到接收的过程)。当时看到编辑回过来的邮件,我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哭着给我老婆打
分享大龄博士读博与发表论文的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