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
*第10章异步传输模式ATM
本章主要介绍ATM的基本概念、ATM协议及工作原理,并对ATM的参考模型及各层次的功能予以描述,对于IP与ATM的结合问题也予以涉及。通过本章学习,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了解ATM技术的产生背景
了解ATM的基本概念
理解ATM协议的参考模型及各层次功能
了解ATM与IP的结合
2
ATM技术概述
ATM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ISDN(Integrated Services work)是综合服务数字网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越广域网实现LAN的互联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可视图文、视频电话、视频会议、图像传输等通信业务需求迅速增加,对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结果是B-ISDN (Broadband-ISDN,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标准的问世。
ATM是支持B-ISDN服务的一种交换技术。
3
ATM技术概述
ATM的由来
异步传输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基础上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
ATM是面向连接的,它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ATM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包,称作信元。
ATM采用统计时分复用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统计复用就是根据各种业务的统计特性,在保证业务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在各个业务之间动态地分配网络带宽,以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率。
4
ATM技术概述
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ATM的物理基础目前主要是采用标淮的光纤传输网络。和SDH是以光缆作为传输媒体的数字传输速率标准。(Synchronous work),为光纤传输系统定义了线路速率的等级结构,,大约对应于T3/E3的传输速率。
ITU-为基础,制订出国际标准同步数字系列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709等三个建议书。
SDH/定义了标准光信号,规定了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激光源。在物理层为宽带接口并使用了帧技术以传递信息,为数字信号的复用和操作过程定义了帧结构。
5
ATM的基本原理
ATM网络的构成
ATM网络是网状拓扑结构,包括两种网络元素,即ATM端点和ATM交换机。ATM端点就是在网络中能够产生或接收信元的源站或目的站。ATM端点与ATM交换机相连。ATM交换机与ATM交换机相连,构成ATM网络。
6
ATM的基本原理
ATM网络的构成
7
ATM的基本原理
ATM网络的构成
用户网络接口UNI(work Interface) 这是ATM端点与它们所连接的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work-Node Interface) 这是在ATM网络中两个ATM交换机之间或两个ATM网络之间的接口。
8
ATM的基本原理
ATM的体系结构
ITU-T制定的ATM参考模型借鉴了ISO的OSI参考模型,但同时引入了“平面”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暂时略去“平面”的问题,先给出ATM的分层结构,如图。
9
ATM的基本原理
ATM适配层AAL
ATM适配层记为AAL (ATM Adaptation Layer),其作用是增强ATM层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并向上面高层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AAL的主要功能是:
将用户的应用数据单元ADU划分为信元或将信元重装成为应用数据单元ADU;
对比特差错进行监控和处理;
处理丢失和错误交付的信元;
流量控制和定时控制。
10
ATM网络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