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中日对比
08070118 计算机1班张春美
(以日本阪神大地震为例)
1995年1月17日,,造成6432人死亡,34523人受伤,房屋毁坏超过10万栋,基础设施破坏严重,造成经济损失达到1000亿美元,是日本战后遭遇的最大一场自然灾害。阪神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漫长而艰辛,耗费了近10年之久。
,主要的基础建设国库负担比例在2/3到4/5之间,道路、河川、港湾的补助费用为4/5,而福利、教育相关设施的重建经费则补助2/3。日本政府还制定了《阪神、淡路大震灾特别财政援助》等法律,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比例。同时,鉴于此次大地震中倒塌最多的房屋是居民的木结构房,日本政府从
1996年开始,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高到最高水准,除木结构住宅外,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
超过100年。
经济系统的恢复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经济产业省对于受灾地区的中小企业采取资金扶持政策,促进销售网点的恢复与重建,具体包括资助日本的知名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补助商业街店铺路灯、连环拱廊等公共设施的维修、店铺的修复和流通产业的重建。金融机构对灾后重建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贷款占所需资金的最高比例达90%,最长偿还期限为20年。同时,地震发生后,日本有关保险会社全体动员,派出调查员最多达3000名,对投了保的受害者的受灾情况进行及时、全面地了解和调查,积极与投保人联系。同年3月就完成了受害投保人的赔偿金额核算及支付工作,总计赔偿65364件,支付赔偿金大约790亿日元。
灾民生活恢复和心理重建政府通过增加部分预算,兴建公房,而且由住宅金融公共库提供灾后复兴住宅融资,扩充对已借款者的救济措施(如让缴还贷款期限得以延期或减息),对于重建住宅灾民的住宅贷款予以部分贴息,或是让灾民迁入公房。同时,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日本政府展开了多项针对灾民的精神救助活动,包括派专家定期为幸存者免费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知识讲座,安排生活援助员和老龄户生活援助员,定期走访老龄人住宅等。
(1)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2)细致详细的重建规划体系(3)完善的灾后救助体系(4)持续的精神救助和心理重建
(1)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按照法律规定,日本政府的政策决定过程必须要经过各个部门的协调之后,自上而下地形成。可是,由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和官厅之间纵向分摊,导致相互协同能力较低,工作缺少延续性,在综合性灾害或多种灾害并发的复杂局面下,很难形成应对灾害事件的统一指挥调度,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2)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修复
灾后重建不仅是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恢复,还有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日本灾后重建虽然强调生态先行,但忽略了土壤的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主要有加油站、化工厂、化学药品的侵蚀,地震泄漏使很多有害物质依然残留在土壤中,部分有害物质污染了地下水。阪神大地震遗留下的地质污染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1)注重沟通协调,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灾后重建体系
(2)完善相关法规和
中日对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