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第1节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物必修3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数十亿年生命的演化,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从荒芜不毛之地,逐渐演变成生命的乐园。然而,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是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并且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人类再也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假如你身在这样拥挤的人群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
,整个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也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是地球超载,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说出你同样或反对的理由。
问题探讨
年份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人口/亿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2010年和2020年,;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二、人口素质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三、人口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
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也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进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除了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人类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需要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质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生存空间;需要水,除饮用水以外,农业、工业以及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水…..以人口与耕地之间关系为例
分析下图;
二
植被破坏
耕地退化
自然灾害频繁
农作物单产不高不稳
开垦土地
需要更多劳动力
人口继续增长
开垦土地
开垦土地
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的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