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PPT培训课件.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墨子哲学思想与儒家哲学思想之比较
  先秦时代,思想极为活跃,各种学派著书立说,展开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与墨家。墨家学可以说是墨子对儒家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对儒墨两家思想进行比较。
     一、礼乐观
     儒家十分重视礼乐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认为一个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对周礼情有独钟,他认为周礼借鉴了夏礼和殷礼,并做了应有的损益,在文化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周礼,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过一种符合道德要求的生活,为为政者找到一种长治久安之道。尤其是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天下失序,在孔子看来恢复和弘扬周礼显得尤为重要。而墨子主张“非乐”,在他看来“礼乐”是等级森严的封建领主阶级进行统治的具体表现和武器。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在平民看来,礼乐之类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故此,出身贫贱、平民阶级中的一员的墨子猛烈抨击儒者所主张的“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的观点。儒家荀卿指责墨子主张节约,“慢无差等”,不容君臣有隔,有悖伦理,大骂墨子是“役夫”。
     至于“乐”,墨子更是反对, 他认为在当时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社会里,王公大臣还整日歌舞升平,是在剥夺民衣食之财, 这是墨子“非乐”的根本原因,其真实动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种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
     将儒墨两家的理论相对比,就可以看出儒家是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而墨家是站在庶民阶级的立场的。
     二、仁爱观
     “仁爱”和“兼爱”分别是儒墨两家的代表性理论和核心范畴。从总体意义上来看,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层层外推,逐渐扩充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其中“亲亲”之爱最真实,最浓厚,即“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而墨家的兼爱则是一种无差等的爱,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等级差别的观念,爱人如己。
     孔子“仁爱”的心理动因是“报恩心”,报恩心主要指孝道,孝就是爱父母,这是人最真实、最基本的情感,是其他情感的基础。因为人一出生首先享受到的就是父母的怀抱之爱,个人最基本的利益是父母给的,因此必须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并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丧守制度。所以“孝”乃为“仁”的根本。关于为“仁”的方法,孔子推崇“忠恕”之道,认为“恕乃可终身行之者也”,即“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只要孝亲,以同情心待人,便可达到“仁”的境界。孔子的仁爱是层层外推之爱,是植根于人的本性的,是人心自然而然萌发出来的。但是,同样自然地是,别人对我的爱总要少于父母对我的爱,所以爱父母总要胜于爱其他人,爱是有差等的。
     与孔子强调爱的心理动因不同,墨子的兼爱强调的是功利动因。墨子的兼爱是基于功利主义的,是主体以自爱之心去爱与我相对待的客体。最终实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即唤起对方爱自己的目的,“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在墨子看来,修身是实现兼爱的前提,而修身的目的却在功名。墨子这种以功利作为出发点的道德修养思路较之孔子“以义为上”的修身原则,显然是停留在形而下的感性层面
     墨子认为博爱无私,没有亲疏远近。天是兼爱的保证,天有意志,人顺之得赏,违之得罚。爱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PPT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1.23 MB
  • 时间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