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它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基础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发展的运用。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是在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是生命科学等诸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是食品科学本科学生必须的基础实验课程。它不仅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要求:
1、学生1至2人一组,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实验内容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生物大分子定性实验、生物有效成份分离提纯实验,各专业根据教学要求有所侧重,有所不同。
3、实验前老师批阅学生预习报告,就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及有关问题进行讲解、讨论及提问,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时认真巡回指导,实验后批改学生实验报告。
4、每次实验学生必须做到:预习好(写好预习报告);操作好(实验安排有序;仪器设备选择合理;操作正确;观察仔细;记录完整等);结果好(产量、质量符合要求等);总结报告好;实验作风好(态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
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常见生物化学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结合食品工程专业教学需要,掌握常见的涉及食品科学方面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
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实验原理。
学会正确观察实验现象,正确排除设备故障,合理处理数据,准确描绘仪器设备装置简图,撰写实验报告,查阅生物化学常数手册以及进行新产品开发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有机体内部发生、发展和消亡机制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的说明和解释,能理解生命体内部各种生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生化反应和生命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生化实验。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注:根据食品专业的特点、实验学时数及实验条件可在实验目录中选做八个实验。
(一)编写依据
目前无全国发行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教材。本课程标准参考《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教研室编,197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及由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