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猎豹追捕羚羊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的特征: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生物圈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包括地球上的廍海洋和江河湖泊。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生物圈的范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生态因素
捕食关系(最常见)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的能力就越强。例如: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氧量的70%。
森林生态系统:多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提供饮用、灌溉水源,调节气候。
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
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是主体,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
的类型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
观察动植物细胞
▲常用的玻片标本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
初一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