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生的质疑与驳问不容忽视(DOC 论文).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生的质疑与驳问不容忽视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信息。但我认为提问不能局限于教师问学生,还应包括学生问老师,这就是学生的质疑与驳问。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孔子要他的学生“毋事问”。我们也要让学生在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质疑一: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自以为很成功,但有一位学生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示意他,他站起来说:“老师,小蝌蚪之所以找妈妈这么辛苦,都怪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没想到此话一出,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有的说:“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对小蝌蚪说完整的。”“为什么?”我和学生顿感惊讶。“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妈妈。”这种突发的疑问,这样大胆的想象,让我们全班同学都为小蝌蚪找妈妈的一路艰辛鼓掌。
质疑二:为什么用“借”不用“骗”?
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就有学生质问:“箭明明是用计‘骗’来的,为什么偏用‘借’字?”学生能提问质疑,这就表明他们已经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这小小的一个
“借”字,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既是“借”就得“还”,同时暗示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之战时还要“还”给曹操——射向曹军。
质疑三:乌鸦为什么不用吸管喝水?
教学完《乌鸦喝水》一课,我正要大家学习乌鸦的聪明、肯动脑时,一个粗重而异样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话语,“乌鸦并不像您说的那样聪明,它为什么不用吸管喝水呢?用吸管既方便又干净。还有,乌鸦以前叼到嘴里的肉还被狐狸骗走了呢?乌鸦就是一只笨鸟!”一语惊起,骇然骚动,这是我未预设到的。没料到,我的孩子们竟然会向我发起驳问,于是,我重新梳理课堂,肯定这个孩子肯动脑的精神,同时,告诉孩子乌鸦喝到水的方法很多,用吸管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乌鸦被骗只能说狐狸太狡猾,抓住了乌鸦爱听好话、虚荣心太强的弱点。
面对课堂上学生一个个大胆的质疑与驳问,无需感到惊讶,只要老师顺势利导,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带给你不曾预约的惊喜,不是吗??

学生的质疑与驳问不容忽视(DOC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