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宋·姜夔]
天蓝峰高
鬲溪梅令
[宋·姜夔]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走近作者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
精通吟词作曲的姜夔,在客居合肥城南赤阑桥时,结识了桥畔柳下坊间善操琴筝的艺妓柳氏姐妹,从此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情感旋涡。不久,柳氏姐姐病故,妹妹柳萧萧与姜夔卿卿我我的爱恋故事继续延续,这也为姜夔大量词作曲谱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和激情。
因姜夔的妻子来到,柳萧萧不能独享姜夔的情爱,于是投河自尽。随着这位合肥姑娘的潸然离世,姜夔的合肥浪漫情怀也释然而止。
二、感知大意
好花馥郁,我沉湎其中,然而粼粼河水阻隔。最怕春风带走花儿,叶碧成荫,花难寻。
梦中共赏梅花,兰桨轻划,碧云冉冉,你斜倚舟中。醒来满孤山下寻觅,唯有翠禽相鸣。
三、文本探究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词人寓的什么意?主要通过哪种手法来表现的?
本词通过借物抒情(或象征、比喻)的手法,
表达了对合肥女子的怀念之情。
?请简要分析。
渴望(沉湎)、
失望、
担忧(执着)。
他是“殢香人”,他渴望得到好花,粼粼河水使人花相隔,不能遂愿。虽然如此,但依然为花担忧,春去花难寻,表现了对爱的执着。
。
从虚实两个角度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苦恋。
下片前两句虚写抒情主人公追忆当年荡舟共同赏梅的情景,表现了爱情的甜蜜。
下片后两句实写抒情主人公一直到处寻觅,唯闻“翠禽啼一春”,
与前者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思恋的苦痛。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的表达方式。
(1)细节描写。
满孤山下寻觅梅花,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焦急心情。
景物描写,以景结情,借景抒情。
寻梅不得,一春唯有翠禽相啼,表现了词人的无限失落与悲伤。
(2)借代。
“盈盈”是借美女之仪表表现梅花之娇美,表现抒情主人公对之的怜爱。
(3)用典。
孤山本是梅妻鹤子的林逋隐居之处,用之借指好花之地。
结尾运用“翠禽鸣”的典故,增加词的凄美与梦幻色彩
(4)叠词“盈盈”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韵美。
四、文本小结
此词艺术造诣确有独到之处。
论意境乃如梦如幻,梦中有梦,幻中有幻。好花象征美人,烟波象征离绝,此是词中第一境界。木兰双桨,梦中美人,乃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是第二境界。第一境界实为词人平生遭际之写照,第二境界则为其平生理想之象征。营造出如此奇幻之意境,真是匪夷所思。
鬲溪梅令[宋·姜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